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拜师学艺 >

周百穗:我的师父尚小云(十二)


    
    尚小云(图片来自网络)
    回到贵州后,我们从西安学习回来的人员立即组织了尚派艺术汇报演出,我参加汇报的剧目是《昭君出塞》。 
    由于这次演出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正宗的尚派嫡传”在贵州的第一次展示,因此,反响强烈,领导、老师和文艺界的同仁们都给予好评。从此,尚派剧目便成为我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 
    一晃,两年的时间过去了。 
    一天,周校长召开全校会议,在会上宣布:“中国著名艺术家,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将来贵阳举办尚派艺术训练班,训练班的地点定在我们省戏校。” 
    “师父要来贵州了。”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好高兴。因为我可以看到我的师父了,可以得到师父的指教了。
    学校的校门口和练功室分别挂上了“热烈欢迎艺术大师尚小云先生”和“尚派艺术训练班”的大幅横标,到处都贴上了各种标语,黑板报也出了专栏,学校里红红绿绿、五彩缤纷,完全是一种过节的气氛。 
    1963年的元旦刚过没几天,师父一行便来到了贵阳。 
    师父来学校的那天,所有参加尚派训练班的学员和我们学校的同学,排成两列长长的欢迎队伍,从校门口一直排到练功室,我也站在这欢迎的队伍当中。 
    突然间,锣鼓敲起来了,掌声拍起来了,师父在欢呼声中来到了我们学校。 
    师父走到我的面前,我喊了声“师父……”便向师父鞠了一躬。师父拉着我的手说:“小百岁,功练得怎么样了,我可是来检查你们这些徒弟来了……”我跟在师父的旁边,和大家一起,簇拥着师父向会场走去。 
    在开学典礼上,领导和师父讲完话后,便由我们从西安回来的一行人进行示范演出,我演的是《昭君出塞》。 
    演出前,师父对我说:“小百岁,今天我可是要对你进行考试打分的,我要看你这两年之间有没有长进。” 
    其实,不用师父说,我也知道这一场演出的意义。 
    从西安回贵阳后的这两年中,这出戏已成为学校的保留剧目,很多重要的演出都少不了这出戏。这次,为迎接师父的到来,我又作了精心的准备,所以我对向师父汇报,充满了信心。
    该我上场了,我集中了全部的精力,演出中,从多次响起的热烈掌声中,我已感觉到领导和尚派艺术训练班全体学员对我这出戏的评价。 
    演出结束后,我看见师父笑着对围着他的人说:“今天,我这个徒弟可给我这个师父露了脸了。” 
    然后师父对我说:“小百岁,下午上课,由你给大家说《出塞》。” 
    听了师父的这几句话,我心里好高兴,因为师父给我的考试评定肯定是“优秀。” 
    在贵阳办的尚派艺术训练班,学员并不都是京剧演员,许多其它剧种,如川剧、黔剧、评剧……等剧团也派人来参加学习,说戏时,各个剧种的演员学的都是统一的京剧路子,而且是一招一式的不走样。但在这同时,各个剧种的音乐创作人员则在进行各自剧种的声腔创作,然后,再教会自己剧种的演员。在结业的汇报演出中,各个不同的剧种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声腔演着同一个戏路的同一个剧目,形成了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说实话,当时,我对这种做法并没有多少理解。后来,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才感到师父艺术胸襟的宽阔。 
    师父作为始创尚派的一代宗师,能那样无私的把自己用毕生精力创造出来的艺术精品无保留的、大规模的传授给那么多的地方戏剧种的演员,这种做法,这种气度,这种艺术观念,这种思维方法,在历来讲究严格师承的京剧界,即使在今天,也是较为少见的。这种做法,在促进剧种之间的交流,丰富地方剧种的剧目和表演艺术,以促进地方剧种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师父的这种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给后世树立了一个值得效法的榜样。 
    在训练班开班期间,师父还在贵阳演出了《梁红玉》、《王宝钏》等剧目。这是贵阳观众第一次在舞台上领略四大名旦——尚派艺术的风采,尚派艺术训练班的全体学员也欣赏了师父的精彩表演,通过这次观摩演出和学习,大家对尚派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了直观、同时也是更形象、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一个多月的尚派艺术训练班结束了。在火车站送别师父时,师父对我说:“小百岁,好好练功,等你毕业后,我再给你说几出戏。” 
    我对师父的相约寄予了好大的希望。 
    我酷爱艺术,酷爱尚派,我知道师父也很喜欢我。那时,我心里盘算,等毕业后,我一定想办法争取到西安去跟师父学戏。 
    火车汽笛拉响了,火车启动了,师父坐上火车离开了贵阳。 
    我怎么也没想到,两三年后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竟使师父和我的相约成了最后的遗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