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茶知识 > 绿茶 >

惠明茶


    惠明茶早就名冠全球。1915年美洲巴拿马运河通航,在巴拿马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盛大的万国博览会,世界各国都选送精致的产品参展。中国选送的惠明茶被公认是茶中珍品,荣获一等证书和金质奖章。从此惠明茶名声更盛,人们称其为“金奖惠明”。
    惠明茶产于浙江省景宁县赤木山惠明寺周围,历史很悠久。相传在唐朝大中年间,有一个畲族老翁,名叫雷太祖,带着四个儿子,从广东逃荒到达江西,又从江西流浪到浙江。他在江西途中,遇到一个和尚,相处得十分亲热,一路同行到浙江。分手以后,雷太祖便在景宁县的个叫大赤坑的荒凉深山坞里塔起了茅篷,父子五人靠垦荒种地度日。后来被强人发现,硬说雷太祖侵占了他的土地,就把雷太祖父子五人赶下了山。雷太祖父子只得重过流浪生活。事有凑巧,他们又在景宁县鹤溪镇遇见了那个同行的各尚,和尚非常同情雷太祖父子的遭遇。就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寺院里,原来这个和尚就是赤木山惠明寺的开山始祖。和尚嘱咐雷氏父子在惠明寺周围辟地种茶,很快获得了发展,这就是传说中的惠明茶的同来。
    惠明茶自获国际金质奖后,茶名远扬。据《景宁县志》记载:“茶叶各区皆有,惟惠明寺及漈头村出产尤佳。民国四年(1915年)得美得坚合众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及金质奖,生产激增,全邑输出额岁达四五万斤”。
    惠明茶产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诗人严用光在《惠明寺茶歌》中,对惠明寺附近风光作了生动的描述,诗曰:“古柏老松何足数,山中茶树殊超伦。神僧种子忘年代,灵根妙蕴先天春。……滋云蓄雾灌泉液,嫩芽初出含清真。寒食清明都过了,采焙谷雨趁芳辰”。惠明茶主要生产于赤木山区,其中以惠明寺及漈头村为主要产地。惠明寺海拔630米,漈头村海拔800米,赤木山主峰海拔1500米,峦接云霄。山上林木葱茏,云山雾海,气象变化万千。每当春秋朝夕,站在高山远眺,但见山下茫茫烟霞,经月不散,颇有“严冬常借玉为容”之感。这里土壤以酸性沙质黄壤土和香灰土为主,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由于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特殊,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茶树本地群体品种的特点。茶农把这里生长的茶树,分为大叶茶、竹叶茶、多芽茶、白芽茶和白茶等种。大叶茶因叶片宽大而出名,是制作惠明茶的优良品种。其次是多芽茶,就是每个叶腋间的潜伏芽能同时迸发,如肥培管理适当,其芽梢可以同时齐发并长。此茶叶略呈圆形,叶质厚实隆起,持嫩性很强,也是加工惠明茶的良好原料。
    惠明茶的鲜叶标准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采回后进行筛分,使芽叶大小、长短一致。加工工艺分为摊青、杀青、揉青、煇锅四道工序。鲜叶稍经摊放,即行杀青。杀青在锅中进行,锅温200℃左右,每锅投叶量约0.5公斤。杀青后期逐步降低锅温,在锅中边揉条,边抛炒,当茶条初具弯曲时,改用滚炒与抛炒相结合的手法整形,此进锅温再度略升,以有利于茶香的条形成和发展,最后在锅中煇干。
    惠明寺附近茶佳,水也佳。山上树林繁茂,泉眼很多,涓涓细流,大旱不涸。景宁县山区畲族人民都将泉水用毛竹挖掉节片接到家里,用木桶积蓄贮存。这种木桶,为山区所特制,采用大木一段,将中心挖空,留下底部,即成“自然”的木桶。由于长年累月装水,桶的四壁长满青苔,桶水更显清澈,别具风味。惠明寺旁的南泉水,为整个赤木山区清泉中最优之泉水,水质甘洌醇和,最宜沏泡茶叶,“惠明茶,南水泉”所泡之茶,“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醇,四杯韵犹存”,味浓持久,回味鲜醇甜,正是高雅名茶之特色。
    (胡建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