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武术 >

八卦掌的起源


    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是我国传统武术中一个风格独特的流派。
    
    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1797年出生(另一说是1812年出生),河北省文安县人。他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自幼嗜武,每天都在外练武或游学,很小的时候就以武勇成为乡里的风云人物。清咸丰年间,董海川前往北京求取功名,谁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北京武林高手云集,他与人比武失败后,便决定走遍名山大川,广学各家武艺,并隐去原名“明魁”,起字号为“海川”,“海川”即容纳百川之意。
    董海川到一处,学一处,足迹遍布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拜访了各地的高人隐士及武林高手。经过近30年的求索,董海川将许多种拳术练功方法集于一身,创编出一种新的武术拳路,最初将其定名为转掌,也就是如今广泛传播的八卦掌。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董海川来到京师,成为肃亲王府的散差太监,后升任七品首领职。肃王府的太监中有一个叫全凯亭的,偶然看见董海川练习武技,羡慕其武功高深,立即拜在他的门下。此后,董海川的名气逐渐大了起来,由于他的拳术以绕圆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和过去流传的拳术有所不同,因此一些怀疑八卦掌技击实用性的武技家们纷纷来与董海川较量,但都败在他手下。
    据董海川碑铭记载:“有剑戟专家,特与公赛,公赤手空事,夺其械,踏其足,赛者皆靡,……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董海川名声日隆、弟子日众。由于前来学习八卦掌的人多是带艺拜师,所以他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原来所学武艺进行指导改进,这样便有了以后广为流传的尹派、程派、梁派等不同风格的八卦掌,成为风靡全国的武术流派。
    董海川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冬季逝世,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旁,1980年迁葬京西万安公墓。作为八卦掌的创始人,后世编有很多董海川武功的传奇故事,其中以小说《雍正剑侠图》影响最广,给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渊源披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八卦掌的基本掌法包括单换掌、双换掌、双撞掌、穿掌、挑掌、翻身掌、摇身掌、转身掌八种,其基本步法包括起、落、扣、摆四种。阳仪和阴仪是八卦掌技术的基础,它以向左沿圈绕走称为“阳仪”,以向右沿圈绕走称为“阴仪”,其他种种变化和作用,都是将攻防招术融于沿圈走转中,成为八卦掌的一大特色。
    八卦掌以“行桩”、“蹚泥步”内功功法为入门基础,以拧、翻、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手段。它的技击原则要求“以动为本,以变为法”,要求在对敌时用不停地走转与对手周旋,避实就虚,避正寻斜,讲究以动制不动,以快动制慢动,强调制胜之法在于变动。
    八卦掌的动作是柔软地使用身体,轻快地扭拧着,如蛇一般跃动,动作迅速旋转,踢打、摔、拿溶为一体,围圆打点,循循相生,没有穷尽,能一次面对多位敌人。其技法以实战为主,同时在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上也有独特的功效。
    (本文转载自《中国世界武术文化》,作者华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