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武术 >

通背拳的起源与发展


    通背拳也称通臂拳,顾名思义,“通”表示通达、贯穿,“背”指人体的腰背,通背则有出力发腰背、贯达肢体的含义,体现了通背拳放长击远的技术风格。
    
    关于通背拳的起源,至今传说不一。有人说是战国时代孙膑所传,也有人说为战国时白猿所传,但其详细的历史、发源地和原始技艺等却没有确凿的史料。通背拳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宋朝,据《中国体育史》引证:当时与赵匡胤为敌的北周名将韩通使用的就是通背拳,但如今的通背拳是否是韩通所传已经无法考证。
    这以后,通背拳的文字记载屡见不鲜,其中最为确切的是明末学者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佑神通臂为最高”的记载。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在《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一文中,进一步注释:“通臂,长拳也。”这些记载证明通臂拳至少在明代就已经流传,但创始人等源流也无从查考。
    根据拳谱遗存的确切记载:最早传习通背拳的人是清末浙江人祁信,此后通背拳大为昌盛、好手辈出。近代流传于北京、天津一带的通背拳就是祁信所传,也称“老祁派”。
    祁信,浙江人,因人命官司避难在河北省固安县琉璃河严府中。一天,尹、杜两家因口岸利益发生矛盾,结果大动干戈。祁信听到后立刻手持长杆去参战,结果遭到很多人围攻。祁信毫不胆怯,杆到之处人员翻倒,杜家招架不住,被迫退去,尹家大胜而回。自此,祁信威名大震,被人们敬称为“杆子祁”,登门求学者从四面八方而来。祁信从此开场授拳、广收弟子,称为“祁家门”。
    通臂拳从传出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旧时各派门规极严,又各秘其术,从不肯轻易传授。通臂拳的流传范围并不广泛,主要传习于河北、河南、山东、辽宁、京津等地。
    近几十年来,经国家大力提倡、挖掘传统、整理继承、交流推广,通臂拳开始活跃在我国武坛上,还出现了许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人物,如:蜚声国内外的贵州的王之和、云南的沙国政、北京的王侠林、天津的邓洪等等,他们善于继承、发扬传统武术,使通背拳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如今的通臂拳流传于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支派,有“祁家通背”、“白猿通背”、“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背”、“二十四式通背”、“洪洞通背”等等,其中“祁家通背”、“白猿通背”、“五行通背”的流传较为广泛。
    (本文转载自《中国世界武术文化》,作者华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