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武术 >

形意拳的生产与系谱


    据山西太谷县贾家堡村碑文《车君毅斋纪念碑记》记载:“拳术,中国绝技也。有少林内外家之别。吾郡则自咸同间此术独盛。一曰王长乐弟子,一曰戴义雄弟子。长乐,交人。戴氏小字二闾(指文雄、文勋),则祁人也。戴世祖传心意拳,外传李老农。老农为吾世丈盂悖如先生座上客,再传车毅斋。”此处所载老农,乃为河北省深县的李洛能,就传承系谱来看,李洛能继承了山西戴式的心意拳六合拳,由心意拳六合拳到形意拳的生产,李洛能在衍化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一、独学一门的新体验
    独学一门,是武术人在一个较长时间段,习练一种门户的技术,并通过对该门技术的研习、体会、深化,形成新的流派、拳种或新的体验的过程。
    1.形意拳的诞生
    形意拳定名。在孟悖的启发下,李洛能认为“心意拳”的“心”、“意”本属一理,均成思于内;而“肢体”,即指“形”,应属外。因为心意拳是内与外的结合,用心意与肢体两方面的统一来表现的,所以,应以“形”取代“心”,“心意拳”应取名“形意拳”。
    形意风格的演进。李洛能弟子车毅斋,在孟悖帮助下,在领会先师拳法的基础上,阐明了形意拳“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的拳理;练法上,坚持“内意外形并重,养气练气并重,搏击防御并重”;内容上,对十二形进行了精简,只取各形的一个独特拳法;技击上,由过去的“快攻直取”发展为“快打猛攻,乱而取之”,“引进落空,智而取之”两种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在拳法上,把传统的五行相克拳改为拳掌互变,大大丰富了技法,实现了“术”的转变。
    形意套路的创编。车毅斋,李广亨等众弟子,先后创编了五花炮、九拳、五踩六捶、十二连捶、连环手、挨身炮、九套环、劈捶、十六把九个对练套路;创编了六枪点子、对扎枪、对劈刀等器械对练套路;创新了拘马拼、阴阳把、狮吞手、迂回步、倒插步、带步等一些独特手法和步法;改“少林弹腿”为“形意弹腿”。至此,形意拳的“舞”(套路)出现。
    形意拳谱的问世。由术到套路再到拳谱,标志着形意拳正式成为完整的系统的拳种。形意拳谱有:李洛能(飞羽)形意拳论,如拳经十四拳打法歌、步法手法五恶、战手要法等;郭云深形意拳论,如形意拳三体式、论三层呼吸、论练功、论神气等。此外还有形意摘要、四稍说、六合歌、七星歌、五行说等等,其中形意摘要拳经云:
    形意拳之道有七拳、八字、二总、三毒、五恶、六猛、六方、八要、十目、十三格、十四打法、十六练法、九十一拳、一百零三枪之论。恐后来学者未见过拳经,不知有此,故述之以明其义。
    2.系谱间新的体验
    继李洛能之后,“以形化意,以意化形”为标识的门户确立,李洛能收厂刘奇兰、郭云深、白两同,车毅斋、刘晓兰、张树德、李敬斋和宋世荣、宋世德,即所谓“八大弟子”。刘奇兰的弟子李存义、张占魁,再传弟子韩慕侠;郭云深的弟子王芗斋、李魁元,再传弟子孙禄堂;车毅斋的弟子李复祯,布学宽;宋世荣的弟子贾蕴高、宋铁鳞等也都有声名于国术界,他们对形意拳的日臻完善和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八大弟子的门生们,同样注重这种发生在各自身上的新体验,如尚云祥对其徒弟出师后交代:“练上一段时间后,就要总问他们对哪个拳架有感受,问的多了,逼着他们去体会。如果有感受,就集中在一个拳架一直往深里教,能一通方百通。”这有紧逼加诱导的教学方法,使得门户众多成员达到“得到师傅的东西、练就不同专长、形成自己的东西”三个层次的效果。
    得到师父的东西,即为继承到了师父的衣钵。如唐维路学艺于李存义,李存义说:“我的东西你有了,不用再跟着我,可以活你自己去了。”便将唐维禄列为弟子。同样,当李仲轩转学薛颠后,1946年第二次于天津与薛颠相见,李仲轩在他那里练了一天武,薛颠看后没指点,说“我的东西你有了”。
    形成自己的专长。李洛能的八大弟子各自在习练形意拳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殊专长:刘奇兰以身形、宋世荣以内功、车毅斋以顾法(防御法)著称,落实在十二形演练上,刘奇兰的龙形搜骨、宋世荣的蛇形拨草、车毅斋的游笼化险,为一代绝技。
    此外,李存义的三位弟子也是很好的例证:“尚师功力纯,薛颠变化多,唐师腿快。”
    门户成员“学有所得”的第三层次是在“得到师父东西”之后又“形成自己的东西”,并在新体验的系统化中,光大师学、荣耀门相。尚云祥曾对李仲轩说:“什么叫练拳练出来了?就是自己能创拳了。你给我编个口诀听听。”当然,仅凭编个口诀还不足说明“形成自己的东西”。他需要有一个技术或理论上的拐点,一种超越以往的新的体验的出现。
    二、游学他师的新体验——大成拳的诞生
    游学之风可追溯至春秋后期,经战国、秦、西汉而不衰,至东汉而兴盛。游学他师在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在访遍千家成行家的传统武术中尤为突出。如前面讲到的太极拳,武禹襄初学于同乡杨露禅大架套路,后求教陈长兴,经陈长兴介绍转学陈清萍,并在杨式大架、陈式小架的基础上综合而成武式太极拳;孙禄堂先学形意拳,兼习八卦,后师从郝为真学练太极拳,并将形意、八卦、太极拳融为一体,形成“开合鼓荡架高步活、独具风格”的孙式太极拳。
    大成拳,又称意拳,是王芗斋在20世纪4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实战拳法。王芗斋的家乡与郭云深所住的马庄村相邻。因其聪慧,尽得郭云深晚年绝艺真传,是形意拳名师郭云深晚年所收的得意门生。1906年,王芗斋离师后出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1918年后,王芗斋潜心学拳,负笈南游。先后访到河南少林心意拳传人衡林和尚、湖南谢铁夫、福建方怡桩、金绍峰等大家。在北归途中,结识淮南拳术巨匠黄慕樵,从其学剑舞。王芗斋深入剖析了这些大家的拳术内容和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拳术界的“花法”现象,他认为形意拳的重点应在“意”而不在“形”,并由此创出了“意拳”。并总结出“长、忍、狠、谨、稳、准”六字拳诀。经多年演练,又创出“意拳站桩法”,练时不用着力,全凭自然。1926年左右,王芗斋应师兄张兆东邀请赴天津,教授张兆东弟子赵道新等人,并在天津完成了专著《意拳正轨》。
    按照创拳的解释,所谓大成拳,顾名思义,乃是综合各家拳术的精华而成,并非含有唯我唯大之意。大成拳技击技术的结构是以形意、八卦、太极、少林等技击精华为基本框架,融合并兼收国内外各种搏击技法,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独特的技击技术。在理论方面,王芗斋提出了桩法换劲、用劲、练气、六合、交手经法等。如:“六合有内外之分,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又曰:筋与骨事,此与肉合,肺与肾合,为内三合;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足合,为外三合。总之,神合、劲合、光线合,全身之法相合谓之合。非形势相对谓之合。甚矣哉,六合之误人也,学者慎之慎之。”经过王芗斋多年研究、实践、选择、加工、改造、整理,发展成为一门新的拳派。
    (本文转载自《燕赵武术文化的系谱与生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