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其它建筑 >

城外瓮城,或圆或方


    瓮城,又称月城、曲城,乃是古代城池对外防御建设之一,可加强城池的防守或用于屯兵。一般瓮城为半圆或方形的较大空间,类属城墙。瓮城两侧与城墙相连,设有门闸、箭楼、雉堞等以作防御之用,瓮城也有城门,但通常与城池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是为防备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成语“瓮中捉鳖”指的就是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将主城与瓮城城门同时关闭,守军将敌军围困在瓮城内的形象。
    
    瓮城最初的雏形大约是匈奴所筑的统万城,在城外已经有了瓮城的形状,而在中原大地上,瓮城的出现却晚上许多。西汉至北魏时期的统治者为了追求雄伟壮阔的效果,常常会在城门门楼上多建两至三层的崇楼,并设置双阙,这时是不设有瓮城的,但在某些城池会设有方形小城在城门外,形制类似瓮城却又不是真正的瓮城。
    
    若要说瓮城的兴盛,那么就要追溯到五代与北宋时期了。文献史料中第一次出现关于瓮城的记载,是在曾公亮所著的《武经总要》中:“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北宋东京城便是按照这一原则建立了瓮城的。随着瓮城应用越来越广泛,北宋州府也逐渐开始设置瓮城,儒平江府和襄阳城。
    元朝时外族统治了中原版图,此时没有外租入侵的问题,统治者为了防止汉人造反曾下令拆毁城池,直到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打死爆发,元天顺帝才下令重新修筑瓮城。
    
    相较前朝,明朝对城市的防御更加看重,在北京顺天府、中都凤阳府、南京应天府,以及西安平遥等符、州城市大量修筑瓮城,以守护城池。最典型的是明朝北京顺天府的瓮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的,于是在正阳门的瓮城上增筑箭楼三座,以作增防所用,城角设置角楼并开凿河宽三十米以上的护城河,并在内城北面中心处设置钟鼓楼等,完善了守城的所有设置。
    
    时至今日,中国现存的最大城垣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一别旧制,将瓮城设在城门内,并且在城体上设置了可藏兵的“瓮洞”,极大的提升了机动能力。其中,位于城南的中华门更是气势蓬勃,其东至通济门界、西至三扇门界,仅仅计算如今保存下来的墙体上就已经有二十七个瓮洞之多,大约可藏兵三千余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