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武术 >

李景林——穿着黄马褂的“剑仙”


    李景林,字芳宸,号“广古川”,生于1885年,卒于1931年,河北枣强县恩察镇前七家村人。李景林是汉军旗人,有资料称,李景林原名景林,后冠以李姓,至于何等原因,则未见记载。李景林素有“剑仙”、“神剑李”等其他督军难以企及的封号。
    关于李景林的武功渊源,众说纷纭,连他的师傅是谁,也有不同说法。一说李景林的师傅是陈世均,而武当剑丹字派第12代传人吴志泉(曾任常州武协副主席)否认此说,指出陈世均的生平不可考,甚至可以说是“查无其人”。按照吴志泉等人的说法,李景林的武功渊源大约有三个,一为幼学根基;二为武当剑,得自宋唯一;三为太极拳,源出于杨露禅。
    就现有资料来看,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梳理。幼年时,李景林以燕青门和二郎门打下根基。14岁时,李景林进入“育字军”(少年学生兵,地点在沈阳)。育字军管带宋唯一见李景林有武学基础,人又机灵,因而收为弟子,秘授武当剑术。
    宋唯一武术界的地位很高,他是武当剑下乘“丹”字派第9代传人(注:武当剑法分三乘九派,上乘是偃月神木,分字、柱、极三派,精于神;中乘是匕首飞术,分符、鉴、七三派,精于飞;下乘是长剑舞术,分釜、筹、丹三派,精于舞。但道教收徒甚严,有“宁可失传,不可误传”之古训,因而上乘和中乘剑法已经失传,今人所见仅有下乘功法而已。宋唯一研习的就是下乘“丹”字派,该派第一代传人为张三丰的九徒弟张松溪。宋唯一还是武当剑术传世以来第一位著谱人。
    1922年,李景林任东三省陆军第一师师长,率部驻北镇整训,师徒重逢,自然高兴。宋唯一将其所著《武当剑谱》传给李景林。因为李景林尽得宋唯一衣钵,也就成了“丹”字派第10代传人。世人称李景林为“武术大师”,并誉以“剑仙”、“神剑李”等封号。
    
    庚子国变时,“育字军”解散。那一年,李景林16岁,返回家乡后,又到邻近的永年县带艺投师,拜在太极宗师杨露禅的三儿子杨健侯门下,深得太极拳精髓。但此节有不同说法,据素有武术“活字典”之称的著名武术家沙国政(曾任云南省武术队教练)讲,李景林的太极拳传自杨露禅的大儿子杨风侯,《武当》杂志1993年第3期发表的《太极拳传人世系表》也记载着“杨露禅-杨风侯-李景林-姜容樵-沙国政”这样的传承。但也有资料称,李景林的师傅并不是杨风侯,而是杨健侯。因为杨风侯去世较早,就连杨风侯之子杨兆林的功夫也是叔父杨班侯和杨健侯传授的。吴志泉也称李景林曾向“杨健侯学艺,成为杨家稀有的外姓徒弟之一”。
    但不管怎么说,李景林的太极功夫源出于杨露禅,则基本可以肯定。在学习太极拳时,李景林与杨健侯的儿子杨澄浦结下深厚情谊,曾为太极拳的普及出过力。如今,国家体育总局仍在推广的《简化太极拳》、《88式太极拳》等拳法,就是以原山东国术馆《太极拳讲义》为基础整理而成的,而《太极拳讲义》就是李景林与杨澄浦等人合作的结晶。资料记载,1929年冬,李景林请杨澄浦著谱,经过三次修改,并由山东国术馆教务主任李玉琳演示,最终由李景林定稿。当时,也有人称这套太极拳为“李景林式”,又称“杨式新架”或“新杨式”。
    除了推广太极拳,李景林对武当剑的推广也下了一番功夫。尤其值得一提的,李景林在征得师父宋唯一的同意下,将历来秘传的武当剑法公开(1923年,宋唯一传给李景林的《武当剑谱》在北京印行),此举为武当剑的普及影响深远。
    
    如此说来,李景林不是一个“保守”的人,他在公开太极拳法和武当剑谱的同时,还广泛收徒。特别是1929年“全国打擂比赛”所造成的影响,拜师学艺者更是不绝于门,前后有500多人向李景林递帖拜师(一说仅上海打擂期间就有800余人)。如此广泛收徒,也成为武术界中的美谈。
    (文源网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