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武术 >

内家拳名家郭振亚(一)


    在对内家拳名家郭振亚进行全面介绍之前,有个题外话不得不题诸篇首。
    作为郭振亚的父亲和师父的郭孟申先生,是我一直想专题撰写的武林人物,并想尽早地介绍给读者。关于这位已故老拳师的事迹,我在《固安武林萃英》(《周安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杂技英豪行万里》(《固安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郭孟申艺惊江亭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民间故事》)等文章中作了部分介绍。然而上述这些内容,与先生的全部武林生涯比较起来,只能说是挂一漏万。笔者几次试图搞清其全部传略。先生在南京国术馆任八卦教练,先后创办五处武术馆,足迹踏遍湖广四川。
    1956年获河北省武术比赛第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先后授予武林运动二级,一级裁判员称号。先生曾有一本回忆录,但在1966年付之一炬。近年来笔者曾多方努力,欲向先生在大江南北特别是四川的弟子们索取资料,然而那些高徒们也多已作古,于是迁延至今仍难动笔。郭孟申是刘宝珍的六弟子,少年时跟随师傅去房山县破案,他徒手对一老拳师的三节棍,使那位老拳师累得吁吁带喘而归案。又随师到北京前门捉拿“骚白骡子”,他替换师傅在楼上交战,拧伤了贼人的胳膊,活捉下楼。
    尽管这些精彩的片断时有发现,但仍难构成完整的篇章。为先生撰写专题的夙愿只能留待以后,而把记述郭振亚的这篇资料提前奉献给尊敬的读者。
    1980年,35岁的郭振亚已经练就了内家拳的基本功,甚至可以说达到了高深的地步。但是那时候,他一心埋头于练功和教书,默默无闻地当他的教书匠,对于整个武坛的动静似乎关注不多。其实,武林中一些有心人正在满怀希冀地寻找他,或者说是在寻找那一套风格颖异的八卦刀。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著名的八卦掌宗师董海川,收徒授艺时因人而异留下了八大绝活。刘宝珍作为董海川的第39名弟子,所接受的刀法得天独厚。刘宝珍又是八卦拳又一名师李振清的高足。刘将董、李二先师的刀法溶于一炉,炉火纯青,因而江湖上赐予“飞刀刘”的美誉。郭孟申从师傅那里尽得八卦刀真传。他数十年间走南闯北,使这一精湛的刀术为南北各地的武林名家所、喜爱所叹服。
    然而在挖掘整理祖国传统武术的热潮中,这套上乘的刀法还在民间埋没着,武林精英们怎么会不焦急地等待它和寻找它呢?
    这一套刀法的最得力的继承人郭振亚终于在太原露面了。经过廊坊地区和河北省的两番选拔,郭振亚作为河北代表队成员之一,参加了1980年5月在太原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大会。运动员还有马宝清,王志海,刘秀平、韩志德,高林、王希富、田光华。韩志德是沧州劈挂,在这次大会上同样获金牌,此后跟郭振亚结为至交。
    
    享誉海内外的武坛寿星刘志清,代表黑龙江队参加了大会。固安是他的故乡,他特意看望了河北队,问有没有固安人?郭振亚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武林前辈,口称“师伯”。因为他随身携带着刘老赠给他父亲的照片。刘老详细询问了郭孟申的情况,听说已经下世,不胜感慨,他们是同师学艺的师兄弟。刘老对郭振亚的武功十分关切,让他演练了八卦刀,看毕,连连颔首,赞叹说:“郭师弟的技艺有传人了,可以暝目了!”
    1980年5月22日晚间,山西体育馆内,全国各地的武林高手济济一堂。在台上表演的和在台下观摩的,其亢奋的情绪全部达到了顶峰。这是宏大精深的中华武术的演练,是技艺和力量的造型,是精神,智慧、风度、气质的综合体现。在器械类第一组中,继北京吕宝春的花刀,山西唐万武的四虎单刀,广西黄永初的三步穿杨刀、四川美猴王肖应鹏的猴刀,吉林谭吉堂的夜战刀、辽宁张福生的拦刀之后,郭振亚提着他的四尺二寸八卦刀,登台亮相了。台上放了一张八仙桌,那是特意为他准备的。他施展狸猫上树的功夫一步跨上桌面,别人弄不清楚他要干什么。他静静地扫视了一眼台下万头攒动的观众,右手握刀,头正体直,含胸拔背,目光炯炯,全神贯注。然后右脚向右前迈开,上步、吊刀、推手,紧接着是叶底藏花,托球行步、游龙戏水、力劈华山,凤凰回窝、猛虎回头、顺水推舟,白马切蹄。在这一席小小的方桌之上,从静到动,由缓至疾,刀随步活,步随刀转,走穿拧旋,宛如游龙旋舞,闪电凌空。场上骤然爆发出激越的掌声。
    此刻,郭振亚的精神愈加昂奋,他的力度和速度全然达到了高潮。身手异常的和谐,迅速、轻灵、熟练,意气风发,风驰电掣。得心应手地玩着那一个又一个乘手:二郎担山、浮云盖顶、八方刀、狮子摇头、龙行撩刀,鹞子入林。那把大号的单刀锃光瓦亮,在明亮的灯光和数不清的照相机的闪光灯之下,发出了耀眼的明光。河北省体委武术处南仆处长说,八仙桌上成了一个光团,一座刀山,一个密团的亮疙瘩,大有水泼不进,豆撒不入之势。直到快要收势时,他仍是劲力大发,势如浪涌波翻,简直不可遏止,他不得不用刀柄猛磕腿部,才倏然收势。他足踏桌角飞身跃下,蹿出去二三米远,面不改色。台下立即响起了更加热烈的掌声,直到报告下一个节目时才渐渐止息。
    下得台来,记者们追到更衣室,问他是否有内功,他轻松地说:“当然有,八卦本身就是内功,没有内功断难如此。”
    5月23日晚上,郭振亚演练了平地八卦刀。在宽8米、长12米的场地上,绝对跑满了场,慢似风摆杨柳,水中漂木,快似游龙戏水,疾风闪电,使人体会了迅雷不及掩耳的含义。与桌上八卦刀相映成趣,相辅相成,充分体现了八卦能大能小,舒展而又紧凑的独特风格。
    在太原锋芒初露,当之无愧荣获男子组金牌一一全国体育竞赛优胜奖章。
    当时,认识他的以及不认识他的,都表现出非凡的热情,南方那些师叔和师兄弟们一一那是他父亲的同仁和弟子,师侄们,都和他郑重的攀谈。其实,他一到太原,南方的师兄弟们就有了耳闻,只是没有过早地同他打招呼,只有见到了真功夫,才真诚结识,武林中向来用手“说话”,这是传统和习惯。
    
    此刻,他却十分谦恭平和,他从父亲身上继承了这一可贵的品德。他不止一次听父亲和别人说过,父亲每到一处,都以诚恳谦逊的态度去拜访武林中人,哪怕是对那些技艺较差的同行,也绝对平等相待。对于父亲的这种作为,武林中赞誉颇多。在晚会上,在经验交流中,在自由活动的时间和场合,在饭厅里,郭振亚不仅没有丝毫的趾高气扬,而且比谁都随和,又知礼又殷勤。遇到年迈的长者,他常常去搀扶。共同进餐时,给他们布菜。于是这些长者对他愈加刮目相看。师叔何福生(大会副评判长)、申子荣(西安)、石润章(南京),师兄王师田(成都)、于立光(黑龙江),郭增来(黑龙江)等人,都给他以很高的评价。有一天他去看望刘志清,老人家送给他一张照片,老人家的弟子郭增来笑着说,这张照片不给我们,却给你,看来是太器重你了。
    南方的师兄弟非要学八卦刀,至少是请他指点纠正姿势,郭振亚耐心地教他们,并且教了一部分同门中人的散打技击。南方一位姓张的师兄跟他切磋掌法,张师兄用双掌向他袭来,他用转身掌让对方走空了,迅速使出霸王托鼎、金龙缠身,将对方推出一米倒地。张师兄一跃而起,抱拳拱手,为学得这个乘手而致谢。太原市郭泰山,是戴龙邦五代弟子,跟郭振亚同辈,他们一起研究形意拳。郭振亚请他先动,他用的过步崩拳,出拳似箭,带着风声冲过来。郭振亚以逸待劳,劈拳应战,先用缓劈化解了冲力,左掌搌其右拳,右掌托腮,完成了这个防守性的过渡动作,刻不容缓转入进攻,使出了换劈,正当对方被托腮不得不撤步的瞬间,这里早已上右步踢其前腿,出左掌去击打前胸,若非点到为是,对方早已倒地了。对此,郭泰山很为折服。他们便心平气和谈论起五行拳相生相克的理论和手法,从劈、崩、钻、炮、横,谈到金、木、水、火,土,谈到心、肝,脾、胃、肾,谈到形意拳的爆发力,一拧多一力,拳打一寸中,用的膂力、整力、全身之力,而绝不仅仅是臂力。
    (本文转自 孔祥林《固安县文史资料选编 第3辑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