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朱熹与王夫之的心性情才论之比较

    2017-12-09

    作者:郭齐勇 王夫之(1619-1692)如朱熹(1130-1200)一样,十分重视《四书》的创造性解读,亦通过训释《四书》发挥自己关于心性情才的看法。本文试图对二者的性情论略作比较,...

  • 梁漱溟“尚情”说简释

    2017-12-09

    陈智 【内容提要】为了解决五四时期国人的意义危机,帮助当时的青年从烦闷的人生问题中解脱出来,梁漱溟提出了尚情的理想人格。尚情即崇尚真情、情理,讲究真情实感,坚持主观...

  • 在合理性与可欲性之间:儒家思想中善的观念——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

    2017-12-09

    陈扞 内容提要:本文以戴震哲学作为出发点,揭示了宋明以来,随着形上性的实体化(物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道德特征(主要体现为善的观念)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可欲性的...

  • 略论晚清汉学的兴衰与变化

    2017-12-09

    谈到晚清时期的思想学术,论者往往把研究目光集中在西学和今文经学方面,而忽视了一度颇具影响的汉宋学,尤其是汉学。晚清学者皮锡瑞称清代经学凡三变,清初为汉宋兼采之学,...

  • 罗近溪的“格物”说——从“格物”之悟谈起

    2017-12-09

    蔡世昌 【内容提要】本文从罗近溪早年的格物之悟出发,详细考察了罗近溪格物说的具体内涵,认为罗近溪的格物说奠基在他的大学说和知止说之上,一方面阐扬了万物一体的思想,另...

  • 孔子儒学视域中的筮占观

    2017-12-09

    林忠军 内容提要:孔子早期认同《周易》是卜筮之书,晚年发现《周易》内含德性的内容,又把《周易》定为德性之书。其易学进路始于卜筮,与史巫同途殊归。孔子的易学吉凶观以客...

  • 论冯友兰的朱子学①

    2017-12-09

    柴文华 内容提要:冯友兰是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自然对以朱熹为核心的宋明理学格外重视。在他的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以及其他...

  • 试论梁漱溟哲学思想中的“理性”

    2017-12-09

    龚建平 当代新儒家中不少人将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归结为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不同于西方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在于它是相对西方传统的宗教神学...

  • 船山情感论之真义:儒释道视域融合

    2017-12-09

    谭容培、匡代军 内容提要:船山突破朱子阐释学方法,自创性自行于情中,得以彻底否定情本体之根基。以儒家为旨归,开启儒释道视域融合。以易学阴阳变合理论解决情善与不善及情...

  • 牟宗三与现象学

    2017-12-09

    倪梁康 编者按:把某位思想家任意拔高、崇奉过甚,是中国思想史并不鲜见的一种现象。在有的学者那里,牟宗三也遭遇着类似的命运。有些论著称其为近代以来的第一人甚至还把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