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伤寒杂病论》第六篇(1)

    2018-01-14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

  • 《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篇(2)

    2018-01-14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寒病,腹...

  • 《伤寒杂病论》第十三篇(1)

    2018-01-14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

  • 《伤寒杂病论》第十六篇(1)

    2018-01-14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

  • 《伤寒杂病论》第十三篇(1)

    2018-01-14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

  • 《伤寒杂病论》第十六篇(2)

    2018-01-14

    气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服承气汤后,不转失气,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阳明病,(言严)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

  • 《伤寒杂病论》第十三篇(2)

    2018-01-14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劈)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

  • 《伤寒杂病论》第十六篇(3)

    2018-01-14

    食蜜七合 右一味,纳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可丸时,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纳谷道中,以手紧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 《伤寒杂病论》第十四篇

    2018-01-14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

  • 《伤寒杂病论》第十六篇(4)

    2018-01-14

    者,失也。互相克责,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