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中医 >

暑湿袭来 这两种体质的人养生要注意


    
    立夏后,近期有女性患者因为头痛、低热、体倦前来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经成杰辉主任中医师细致诊断之后,认为她是气虚兼杂阴虚的体质导致了“疰[zhù]夏”之症。随着夏天的到来,这类病人会逐渐增多。
    这两种体质的人最易诱发“疰夏”
    成杰辉介绍,疰夏也叫注夏,即身体受到暑湿气候侵扰,出现“心烦体热,头重昏沉,身倦乏力,胸腹满闷,易发粉刺痤疮,食少纳差,大便臭晦、黏滞不爽”的症状。最易诱发疰夏的中医体质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气虚兼阴虚的体质
    多见于平素体弱的女性、体质下降的老人,以及尚未发育壮实的儿童。因为立夏后气温明显上升,天气忽晴忽雨,自然界环境处于天暑下迫、地湿上蒸的状态。素体气虚之人易感受暑湿之气而无力运化湿浊,湿气上犯则头重昏沉;体内阴虚又与暑热同气相求,加剧了心烦体热等津液亏损的症状;湿困脾胃导致不欲饮食,湿阻气机而造成精神不振、体倦乏力的症状。
    第二种:湿热体质
    以青壮年居多。外界环境的湿热与体内湿热胶结,表现在身体困重闷热,胸腹痞满,恶心厌食;性情急躁;面部油光发亮,易生痤疮或粉刺;口苦或者口舌粘腻;大便臭晦,黏滞不爽;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等。
    漫漫长夏,疰夏怎么防?
    成杰辉建议从生活饮食方面进行调理。
    穿:“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宋朝的宰相蔡确为我们描述了安度夏天的理想方式。如避免潮湿闷热的环境,穿着宽松,经常更换被汗水打湿的衣服。保持居所干净整洁、凉爽舒适。培养积极良好的兴趣,如阅读、书画等。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多虑多思,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吃:饮食调养方面,吃清淡爽口、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保证营养供给。充分利用渗湿利水的食材,如丝瓜、冬瓜、山药、芡实、扁豆、薏米等。立夏后,各地有吃鸡蛋的习俗,蒸鸡蛋也是很好的选择。家庭可常备甘和茶、保济丸、藿香正气丸、生脉饮等中成药,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食疗方
    ●参杞大麦茶
    材料:西洋参片3克,枸杞5克,炒大麦10克。
    做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西洋参补气滋阴,枸杞补肾益精,炒大麦健胃消食。适合气虚兼阴虚体质之人度夏饮用。
    ●冬瓜绿豆排骨汤
    材料:冬瓜250克,绿豆50克,排骨500克,生姜2片。
    做法:绿豆提前洗净浸泡,冬瓜去皮切块,排骨洗净、砍件、水焯捞起。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消暑利湿,适合湿热体质之人食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