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考试制度。荐举与考试之法起源甚早。隋代,文帝废九品中正制,打破士族的垄断,炀帝时始设进士科。唐代,于进士外,复置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诸科...
唐宋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主要考试有关法令的知识。《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宋史.选举志一》:“初,礼部贡举,设进...
科举时代,殿试得中进士,算是步入了最高殿堂。香港文汇报报道称,功名已就,官袍加身,富贵接踵而至,古人由是将进士及第的“金榜题名时”,列作了人生一大快事。也因此出尽...
口才、政治素质和血统论 春秋战国时的考试主要是面试,国君是面试官。《孟子》记录了孟子本人去各国找工作的全过程,他靠跟各国国君聊天的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希望能够得到重...
汉唐举士考试皆有甲乙等科,后世因称科举为科甲。经科举考试录取者称科甲出身。《金史.裴满亨传》:“章宗即位,谕之曰;‘朕左右侍臣多以门第显,唯尔繇科甲进。’”元乔吉《...
唐宋两代特设考试科目之一。又称“童子举”。《新唐书.选举志上》:“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宋史.选举志...
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原为选拔之意。由丞相、御史、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起于汉初,至武帝时成为定制,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科。是两汉重...
隋以后各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隋炀帝,至唐代特被重视。宋以后,其他科目多仅存空名,无足重轻,进士科遂成科举制度中定期举行的最重要的科目。 唐李肇《国史补》...
指古代地方官员向皇帝荐举人才的制度。又,清代举人会试考中者,亦称贡士。南士得参加殿试。但习惯上,会试考中后即称为进士。“贡士”语出《礼记.射义》:“诸侯岁献,贡士于...
亦作“孝悌力田”。 1、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惠帝时。凡中选者经常受到赏赐。并免除一切徭役。至吕后朝元年,置“孝弟力田”职,秩二千石。《汉书.惠帝纪》:“春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