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新科进士取得出身后,由礼部以名册送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皇帝,再试于保和殿,并特派大臣阅卷,称为朝考。 考试以诗文四六各体出题,视其所能。考试后,以成绩等第分别授职...
明代由提学,清代由各省学政巡回所属举行的考试,称岁考。也称岁试。凡府、州、县的生员、增生、廪生皆须应岁考。清初沿明旧制,定有六等黜陟法,考四等以下有罚或黜革。道光...
科举考试的场所。 宋范仲淹《与韩魏公》:“承宠示科场文字中眼病,不胜降服,大是大是,非公精识,取笑天下。”宋李觏《送王都曹》诗:“高文健笔科场手,白发青衫宦路人。”...
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宋时一甲第二、三名均称榜眼,意谓榜中之双眼,后始以专属第二,而称第三名为探花。 宋王禹俘《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诗:“货船东下历...
“五经魁”的简称。 清代用以称乡试及会试的前五名。《官场现形记》第二回:“等到晚上,街上人说榜都填完了,只等着‘填五魁’了。贺要知道没有了指望,方才回寓。”按:此回...
明代科举考试有以五经取士以法,每经各取一名为首,名为经魁。乡试及会试之前五名,即为各用,此称不变,仍用以沿称前五名。 明陈鼐《百可温志》:“唐守之皋在歙庠日,每以魁...
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记载,唐时新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为探花宴,以进士少俊者二人为探花使,入园折花。探花之名始此。宋仍此俗,谓之探花...
科举时代举行会试及试之所。唐代始置,为礼部试士处。明清两代,贡院大堂为外帘官办事之地,堂东西两侧供管理考场人员居住。堂后为内帘,供考官办事居住。贡院两帝建号合舍,...
科举制度中状元、榜眼、探花的总称。宋以后进士一甲共三名,鼎为三足,故称。状元居鼎甲之首,因亦称鼎元。唐代,则指前三名。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听响卜》:“韦甄及第年,...
清乾隆以后定制,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县用,二等的以教职用。每六年举行一次,意在使举人出身的士人有较宽的出路,名曰大挑。挑选的标准备重在形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