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中国哲学” ——从冯友兰的哲学观念谈起 陈 来 “近代化”或“现代化”不一定是每一个近代知识分子的终极关怀,但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的“近代化”或“现代化”则是20世...
《易》学与国学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价值 (2009年11月9日吉林大学讲座) 鞠 曦 主持人: (吉林大学博士 魏来):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吉林大学研究生会,对于长白山书院山长鞠曦先...
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刘志琴 一、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起点 明清交替,是中国历史的又一次改朝换代,与历代鼎革不同的是,发生在16、17世纪之交的中国大变动,余响不绝,...
少读鲁迅 多读《论语》 周炽成 在新的世纪,我们要扭转上个世纪后半期的一种奇特现象:多读鲁迅,少读《论语》,甚至读鲁迅而不读《论语》。 反思前一个世纪中国的文化教育,可...
. 让历史回归本位 ——读邓曦泽《文化复兴论》 喻包庆 ——载《博览群书》2010年第2期 近代中国蒙侮不断,而国人对外侮的感觉和认识不断变化。鸦战之后一段时期,虽然国人认为科...
中国哲学的魅力 ——读三联书店版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 [1] 单 纯 一、小引:书名的寓意 二十世纪的中国哲学与冯友兰的名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不仅完成了三套完整的中国哲...
张岱年先生的两个重要理论贡献 李存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对一个哲学家思想的真正考验。 在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当我们缅怀张先生在哲学理论、中国哲...
生 命 的 学 问 [1] ——牟宗三论儒学之特征 程志华[2] (河北大学 哲学系,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 牟宗三将中西哲学作为人类哲学的两大骨干:西方哲学是“知识的学问”,它以“自...
中华智慧之光启迪治国与立人 刘宝森、闫祥岭、俞菀等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预言: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
黄玉顺:儒学为了生活而存在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郑秋轶/山东济南报道 【 黄玉顺:1957年生,成都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