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
明清时,武科殿试名列第一者,称武状元。 清袁枚《随园随笔.武学武状元》:“崇祯四年,以王来聘为武状元。前此但有及第出身,无武状元之称也。”《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
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因在乡试录取名额外列入备取,称为“副榜贡生”,故简称副贡。 《清史稿.儒林传三.王萱龄》:“字北堂,昌平人。道光元年副贡,旋举孝廉...
宋(公元960--1279 年) 开科取士年 960、961、962、963、964、965、966、967、968、969、970、971、972、973、975、977、978、980、983、985、988、989、992、998、999、1000、1002、1005、1008、1011、1012、101...
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十二年一次,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
废除八股文考试 清初,康熙皇帝已意识到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空疏无用”,并于1663年废止八股文考试。1665年,礼部侍郎黄机说:“先用经书,使阐发圣言微旨,以观心术。不用经书...
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制,每三年由各省学政从儒学生员中考选一次,每省不过数名,亦无用条例。 《清史稿.儒林传三.钟怀》:“字保岐,优贡生。与阮元、焦循相...
三、 科举制在唐朝的变异。 唐朝以后的科举制,背离了隋朝初创科举制的本义,大概用了200年,走完了一条由皇权主宰的既背离民本意识又脱离社会现实的官本造仕之路。 迄今,人们...
1、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起于唐代。明清沿此,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等,歌《诗经》中《鹿鸣》篇,司称“鹿鸣宴”。《新唐书.选举志上》:“每岁仲冬...
史学界的基本共识是,科举制首创于隋朝。 公元581年3月4日(开皇元年二月甲子),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由禅让即位的皇帝杨坚自“相府常服入宫”登基,史称隋文帝(隋高祖)。隋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