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清朝的乡试(2)

    2018-01-06

    各省乡试在农历八月举行,初九、十三、十五日连考三场。每场于前一日晚进场,后一日交卷,戌时清场。入场须经严格检查,甚至搜身,严禁夹带作弊。出场日分三批交卷,午前一批...

  • 汉代的察举选士制度

    2018-01-06

    汉代统治者为了适应日益庞大的官僚机构对吏员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选拔统治人才的制度。这套制度包括皇帝征召、私人荐举等多种方式,但最制度化的是察举,即由地方(...

  • 孝弟力田:古人考试看重孝悌

    2018-01-06

    中国古代考试--孝弟力田,亦作“孝悌力田”。 1、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惠帝时。凡中选者经常受到赏赐。并免除一切徭役。至吕后朝元年,置“孝弟力田”职,秩二千石。《...

  • 千年科举探幽(3)

    2018-01-06

    当年,院试及格的生员们就曾在这里进行三年一次的乡试。 在阆中古城的学道街上,有一座修建于明代末年的古老建筑。这里就是当时中国西南地区举行乡试的场所,它的正式名称叫川...

  • 清朝的童试

    2018-01-06

    童试 在蒙学、社学读书及肄业后尚未取得生员身份的人无论年龄长幼一概称为童生。蒙学又称村学,属民间自办学校。社学设于乡镇,又称公学,属民办官管。民办即民间出资兴学,官...

  • 千年科举探幽(4)

    2018-01-06

    这些极为简陋的号舍完全敞开,前不遮阳后不挡风,简直和监狱的囚室差不了多少。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考生吃喝拉撒都要在号巷里。 会考在当时是国家大事。为了保证考试的顺利进...

  • 孝廉考试是古代学子进取的必由之路

    2018-01-06

    1、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悌;廉,指清廉。始于董仲舒贤良对策时的奏请,由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荐举孝、廉各一人。后合称为“孝廉”。举荐每年进行,以封建德行为人...

  • 清朝八旗士子的乡试、会试、殿试

    2018-01-06

    八旗士子的乡试、会试、殿试 清初恢复科举制度时,八旗士子不参加考试。顺治八年(1651)在吏部建议下决定八旗子弟参加乡试、会试。当时八旗尚未建立官学,只是每牛录下都有若干...

  • 古人状元情结:“白发考生”多 机遇起作用

    2018-01-06

    状元作为中国式特产,堪称古代科举制度最为闪亮的一个词。选状元始于隋朝,确立于唐代,完备盛行于宋朝。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

  • 千年科举探幽(5)

    2018-01-06

    那么,乾隆整顿考场纪律的效果又如何呢? 因为检查过细过严,耽误了不少时间,结果快到中午了,入场的考生还没有几个。乾隆急了,下令把考生通通放进来。为防止有人有备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