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包袱”的艺术辩证法

    2018-01-15

    一、现象和本质 任何精湛的艺术都不是掠取生活的表面现象,任何感人的形象也不是只传达人们一时短暂的某种浮泛情绪,而是深入生活的底蕴,揭示潜藏在艺术形象内部的生活潜流。...

  • 相声艺术流派——侯(宝林)派

    2018-01-15

    侯宝林,北京人,1917年生。幼年家境贫寒,十二岁开始学京剧,拜师阎泽甫,立了近乎卖身契的字据,里面有这样几句话:“投河溺井,死走逃亡,与师傅无干,如中途不学,要赔偿损...

  • 相声表演漫谈(之三)

    2018-01-15

    演员在吐字发声时,必须把最(口型)和后槽牙张开,它有助于舌尖、舌身、舌根的变化,发出声来才能“亮(音质)”、“圆(音域)”、“远(音量)” ,张开后槽牙是指相声演员...

  • 相声的语言风

    2018-01-15

    探索文艺形成的语言风格,是把握艺术规律的重要方面。相声被称为“语言的艺术”,语言风格的研究,更有直接、特殊的意义。下面试从相声语言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时代风格、...

  • 相声艺术流派——马(季)派

    2018-01-15

    马季,原名马树槐,1934年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家境贫寒,曾在染织厂学徒。1951年到北京市海淀区新华书店工作,1956年调中国广播说唱团,曾任团长。现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顾问。 他...

  • 《扒马褂》探源

    2018-01-15

    《扒马褂》讽刺的是游手好闲、吹吹拍拍的有钱人的帮闲。清代这类人被称之为“虚子”,虚伪的“虚”;民国初期称之为“驾秧子的”,“秧子”指阔少,俗称“少爷秧子”。《扒马...

  • 相声有病:文学正在淡出

    2018-01-15

    相声与文学的历史渊源关系可谓既深且久。毫不夸张地说,清末民初现代意义的相声是由于文学意识的萌发而诞生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相声的枝叶纷披、杂花生树是因为文学意识的注...

  • 《白事会》鉴赏资料之二——老北京丧仪

    2018-01-15

    老北京丧仪 灵堂设置和祭奠 人死后的停丧日期因家境不同而有长有短。除“四天接三五天埋”和极贫之家不计时日外,有七天、九天、十一天、十三天和三七、五七、七七(四十九天)...

  • 由相声看传统艺术的现代境遇

    2018-01-15

    相声曾经给我们多少笑声,而今,相声却无可挽回地没落了。相声的没落具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意味,它的命运是众多传统艺术现代境遇的一个缩影。因此,从相声艺术本体以及载体的角...

  • 相声表演技巧

    2018-01-15

    第一章怎样做一名相声演员 粉碎四人帮后,相声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无论专业队伍,还是业余队伍,都不断的扩大。有很多同志写信问我,怎样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