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版本问题看朱子阳明“格致”之说 李 娅 《大学》本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东汉郑玄注《礼记》时一并作注,唐孔颖达作《礼记正义》也一并作疏。至宋代,仁宗天圣...
理性与情感 ——重读《贞元六书》、《南渡集》 (黄玉顺等主编《情与理:“情感儒学”与“新理学”研究——蒙培元先生70寿辰学术研讨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 蒙培...
“高次元传统”与儒学反思 ——徐复观文化观探悉 盛邦和 (上海财经大学暨华东师范大学思想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徐复观是一个文化人,也是一个政治人,是一个传...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诠释理路[1] 程志华 摘要:在日益成为哲学界“显学”的西方诠释学的冲击下,国内哲学界进行着积极的回应和有益的探索。但是,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当务之急并...
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 ——徐复观政治思想述论 胡治洪 内容提要 :本文比较全面地梳理了徐复观先生的政治思想,并参照现代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对徐先生的儒家政治...
冯友兰的新理学对程朱理学的发展 (黄玉顺等主编《情与理:“情感儒学”与“新理学”研究——蒙培元先生70寿辰学术研讨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 蔡方鹿 作者按 :著...
五四时期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梁漱溟 阮诗文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自强图存的第一个回应是向西方学习。在经历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失败...
从“義”字看儒家正義思想的形成 石永之 【内容提要】 義是中国文化、尤其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古典文献学的角度厘清它的基本含义及其假借义和引申义的演变,对我们理解...
革人须缓,鼎己宜勤 ——释《革》《鼎》 ——张再兴 内容提要: 从现代哲学意义讲,革与鼎,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但《周易》并不着意于哲学原理的论述,而是讲革殷之命与...
中國哲學和符號學 李幼蒸 “中國哲學”(CP)一詞今日實際上用于表示有關中國古代哲學的一門現代學科;由現代中國哲學家和國外漢學家經由中國古代人文學和西方哲學的比較研究,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