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忠” ——《季氏将伐颛臾》再解读 王洪健 《论语·季氏第十六》主要围绕孔子关于“忠”的思想而编撰,其中《季氏将伐颛臾》这段师徒对话故事写得十分精彩,它集中体现...
前主体性对话:对话与人的解放问题 评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黄玉顺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济南市 250100) [摘要]哈贝马斯所关注的是如何兑现启蒙承诺人的解放,这在今天仍然是值...
论以理杀人 ——以美国、日本为案例 邓曦泽 【作者按: 1、此文以《论以理杀人》为题正式发表于《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1期。此网络版与正式发表的稿样有所不同,后者无案例分析,...
制度文明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孔子的“诸夏无君”论 黄玉顺 [摘要] 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可以概括为“诸夏无君”论:华夏以外的国家尽管有君主,也不如...
近代西方正义理论视阈下儒家“义”德的政治哲学解读 朱璐 以往对“义”的政治哲学解读,或理解为“正义”“公正”,或理解为“正当”“适宜”。“义”的英译,也相应地或对译...
公德私德之统一 ——贯通中西道德的必由之路 陈晓平 摘要:在西方,公德-私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政治-道德问题的另一种提法。马基雅维里、边沁、密尔和汉普希尔等人都对...
“孝”之“怨”与性善论的基础 徐冰 “孝”的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个人修身成德的基础,故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是...
孔子道德教化思想的义理体系 程志华 * 聂民玉 * (1.河北大学 哲学系,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 哲学系,河北 保定 071002) 摘要: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首开道德教化思想之先河,从...
中国哲学语境下的善与正当问题 刘清平 摘要:围绕善与正当的关系,西方后果论与道义论长期争论却又莫衷一是。相比之下,中国古代哲学虽然很少从理论思辨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养气:良知与正义感的培养 黄玉顺 [摘要]孟子所说的气或浩然之气,也叫正气,是一种情绪体验;而夜气是一种比喻。这种情绪体验来自一种内在感受,即通常所说的正义感,孟子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