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明末马铃薯传入中国 当时仅达官显贵可享用

    2018-01-14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阳芋”或“山药蛋”等,是今天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之一。马铃薯是高产的农作物,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尤其是战争和饥馑年代,它发挥过举足...

  • 先秦“子产改革”:承认土地私有 推行市场化(1)

    2018-01-14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子产 你听,街上骂起来了! 公元前538年,郑国出大事了。 国都新郑,大夫子宽急匆匆来到执政(相国)子产的官邸。告诉他,现在大街上人们都在骂你...

  • 明清时期皖江流域水利建设的历史启示(1)

    2018-01-14

    水利建设是一把双刃剑,在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与生态环境。近年来,有关水利建设的效益问题研究日益加强,成果也较为丰硕[1-7]。但是...

  • 秦汉时代生态环境:稻米是黄河流域主要农作物(2)

    2018-01-14

    汉代河西简牍资料中多见有关“茭”的文书遗存。“茭”,当指饲草。敦煌汉简有简文反映了有关“茭”的更具体的信息。我们看到有这样的简文:“……为买茭,茭长二尺,束大一韦。...

  • 先秦“子产改革”:承认土地私有 推行市场化(2)

    2018-01-14

    终结秘密法时代,首创依法治国 春秋时期,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反对旧贵族垄断权力,主张公开有关法律,以维护经商自由、私人财产权利。子产顺应潮流,于公元前536年将修订后的成...

  • 明清时期皖江流域水利建设的历史启示(2)

    2018-01-14

    皖江干流治理,历来主要是修建堤防以抗御洪水。已建的水利工程,普遍标准低,质量差,堆士成堤,堤身矮小单薄,排水涵闸工程也较少。皖江两岸堤防的基础地质条件较差,大多数...

  • 秦汉时代生态环境:稻米是黄河流域主要农作物(3)

    2018-01-14

    在秦汉时期的社会礼俗、学人论说以及政府法令中,都可以看到反映山林保护意识的内容。秦汉人生态环境观的形成和影响,有民间神秘主义观念的基础,也有为当时知识阶层普遍认同...

  • 明清时期皖江流域水利建设的历史启示(3)

    2018-01-14

    圩田的修筑和防护对水利要求特别高,稍有缺失,就会产生内涝风险。明清时期皖江流域的许多圩田建立在水流要害之处,大面积的废湖为田,或者随意地改变河道的自然流向,河道断...

  • 禹王庙《堽城堰记》碑刻诉说明朝治水事

    2018-01-14

    螭首古碑趺赑屃,治水伟业成传奇;撰文书丹非等闲,高士大家总相惜。矗立于大汶河南岸宁阳县禹王庙内的《堽城堰记》碑,为明代所立,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该碑主要是为铭记重修...

  • 明清时期皖江流域水利建设的历史启示(4)

    2018-01-14

    4水利建设的合理流域规划,各种利益博弈的协调,可以稳固水利经济社区共生互存关系 水利工程是调节、控制和利用然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基础设施。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对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