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民办大学几乎聚集了当时的著名学者和大师。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朱熹、张栻等都曾在当时的民办大学即学院里教书授课。 古代的民办大学带有点民间色彩、有远离官方腐朽科举...
学者治学与书院风格 清代的书院虽具有很浓的官学化趋势,但书院毕竟不是完全化的官学,书院的山长虽由官方聘任,但毕竟不是官员,他有应聘和拒聘的自由,在聘期间拥有一定的办...
金代设京外医学,分十科,每三年由太医举行一次考试,非本学学生亦得补试。 元代和明代不设中央医学,医学成为地方学校。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设置诸路医学,直隶于太医院。学...
宏道书院,创建于明弘治年间,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城北城。弘治六年(1493),邑人王承裕举进士后陪伴其父王恕(明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历官19任,性刚直,弘治朝第一名臣)回县,...
康熙中叶以后,理学再次被扶上正统地位,一切非理学的学说被视为异端,科举考试以理学家的阐发为正宗,书院的办学风格不能不受其影响。特别是雍正季年官方明确立了扶植书院并...
清代有武举无武学。武科乡、会试除考试内容外与文科相同。分术、学两科,以术科为主。第一、二场考术科,试骑射步战;第三场考学科,试论二道、策一道。论题一道以《论语》、...
因此,诂经精舍的办学风格就是训诂学。阮元调任广州,道光六年(1826)又在广州城北的秀山越王台故址创建学海堂书院。“学海”一词双关,一意为堂址依山望海,有吞吐潮夕之气,...
发扬关中理学 宏道书院建成后,一边搞教学,一边搞学术,并以学术成果指导教学,使其成为关中理学“三原学派”的发祥地,且影响深远。它的创始人王恕、王承裕及学子马理、吕楠...
宋代书学达到鼎盛阶段。徽宗崇宁三年(1104),重建书学,隶翰林院书艺局。学生资格及名额无明文规定,课程习篆、隶、草书三体;读《说文》、《字说》、《尔雅》、《博雅》、《...
岳麓书院讲堂之中那两把并不起眼的座椅,似乎仍保留着来自朱熹、张栻两位巨儒的气息,让后来者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书院大门这副睥睨时空的对联,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