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学者论儒家(2): 杜维明论儒学复兴的几件事 方朝晖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作者按】由于国家教委的一个项目,我有幸于去年9月份来哈佛大学进修,为期一年。利用进...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3): 耶稣与孔子在此相遇 ——R. Neville, J. Berthrong,P.M. John 和 M. Ing 方朝晖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作者按】本篇向大家介绍我所结识、接触或了解到的四位...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4): 变换时空看儒家 ——Peter K. Bol 方朝晖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作者按】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的Peter Bol虽然是个历史学家,对儒家也有很深的研究...
传统文化与“反传统文化”传统 ——对当代两种思想资源的考察 陈愚 一、两种思想资源 任何时代的思想构建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这一时代的人们的反思能力,以及在反思过程中挖掘...
“即用见体”:一种问题视域和真理观的转换 王 晨 陈明在《即用见体初说》一文的开始,就把自己所关注问题的领域集中到一个焦点上:“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哲学的,而是文...
寻找文化身份与“当代中国哲学” 张 蓬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当代中国哲学”作为有意义的话题,不是纯粹的学理性创作,而是要在历史的叙述中确定其哲学叙述的问题域。对“当代...
从比较哲学到中国哲学 ——以梁启超、胡适之为例 陈碧生 本文的写作受到陈少明老师的很多启发,很多观点来自陈老师的讲课。本文首发于北京大学《哲学门》最近一期。 内容提要:...
合法性、方法论、格义与言说方式之牵挂 ——从2005年5月香港会议谈起 邓曦泽 摘要 :“中国哲学”的本质是以哲学为方法对道学进行解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可以而且必须蕴涵...
“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 张廷国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由“道”开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道之学、地道之学、人道之学和王...
訪談林安梧論「新儒學」與「後新儒學」 (之一) John Makeham 梅約翰(澳洲 Adelaide 大學中文系教授) 林安梧(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時間:二OO三年一月廿二日 地點:台灣師大文學院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