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儒家思想研究资料汇编综述(9)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05 国学网 孙立文于序川苑十 参加讨论
附录:郭店楚简原文(一) 緇衣 夫子曰:好美如好緇衣,惡惡如惡巷伯,則民臧施而刑不試。《詩》云: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子曰:有國者章好章惡,以視民厚,則民情不弋。《詩》云: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子曰:為上可望而知也,為下可類而志也,則君不疑其臣,臣不惑於君。《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尹誥》云:惟尹躬及湯,咸有一德。 子曰:上人疑則百姓惑,下難知則君長勞。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惡以渫民淫,則民不惑。臣事君,言其所不能,不治其所能,則君不勞。《大雅》云:上帝板板,下民卒癉。《小雅》云:匪其止之,共惟王邛。 子曰: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心好則體安之。君好則民欲之。故心以體法,君以民亡。《詩》云:誰秉國成,不自為貞,卒勞百姓。《君牙》云:日溶雨,小民惟日怨。至冬祁寒,小民亦惟日怨。 子曰:上好仁,則下之為仁也爭先。故長民者,章志以昭百姓,則民致行己以悅上。《詩》云:有梏德行,四方思之。 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道。豈必盡仁?《詩》云:成王之孚,下土之式。《呂刑》云:一人有慶,萬民賴之。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以命,而從其所行。上好此物也,下必有甚焉者矣。故上之好惡,不可不慎也。民之柬也。《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子曰:長民者,衣服不改,從容有常,則民德壹。《詩》云:其容不改,出言有章,黎民所信。 子曰:大人不親其所賢,而信其所賤,教此以遊,民此以變。《詩》云:彼求我則,如不我得,執我仇仇,亦不我力。《君陳》云:未見聖,如其弗克見。我既見,我弗迪聖。 子曰:大臣之不親也,則忠敬不足,而富貴已過也。邦家之不寧也,則大臣不治,而褻臣託也。此以大臣不可不敬,民之蕝也。故君不與小謀大,則大臣不怨。祭公之《顧命》云: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卑御息莊后,毋以卑士息大夫、卿士。 子曰:長民者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懽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遜心。故慈以愛之,則民有親;信以結之,則民不倍;恭以蒞之,則民有遜心。《詩》云:吾大夫恭且儉,孰人不斂?《呂刑》云:匪用至,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子曰:政之不行,教之不成也,則刑罰不足恥,而爵不足勸也。故上不可以褻刑而輕爵。《康誥》云:敬明乃罰。《呂刑》曰:播刑之迪。 子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緡。王言如索,其出如紼。故大人不倡流。《詩》云:慎爾出話,敬爾威儀。 子曰:可言不可行,君子弗言。可行不可言,君子弗行。則民言不危行,行不危言。《詩》云:淑慎爾止,不衍于儀。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則慮其所終,行則稽其所敝。則民慎於言而謹於行。《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子曰:言從行之,則行不可匿。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則民不能大其美而小其惡。《大雅》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小雅》云:允也君子,廁也大成。《君奭》云:昔在上帝,縉紳觀文王德,其集大命于厥身。 子曰:君子言有物,行有格。以此生不可奪志,死不可奪名。故君子多聞,齊而守之。多志,齊而親之。精知,略而行之。《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一也。《君陳》云: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 子曰:苟有車,必見其蓋。苟有衣,必見其敝。人苟有言,必聞其聲。苟有行,必見其成。《詩》云:服之無射。 子曰:私惠不歸德,君子不自留焉。《詩》云: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匹。小人豈能好其匹?故君子之友也有鄉,其惡有方。此以邇者不惑,而遠者不疑。《詩》云:君子好逑。 子曰:輕絕貧賤而厚絕富貴,則好仁不堅而惡惡不著也。人雖曰不利,吾弗信之矣。《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子曰:宋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為卜筮也。”其古之遺言與?龜筮猶弗知,而況於人乎?《詩》云:“我龜既厭,不我告猶。” 五行 五行:仁形于內謂之德之行,不形于內謂之行。義形于內謂之德之行,不形于內謂之行。禮形于內謂之德之行,不形于內謂之行。智形于內謂之德之行,不形于內謂之行。聖形于內謂之德之行,不形于內謂之德之行。 德之行五,和謂之德,四行和謂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君子亡中心之憂則亡中心之智,亡中心之智則亡中心之悅,無中心之悅則不安,不安則不樂,不樂則亡德。 五行皆形于內而時行之,謂之君子。士有志于君子之道謂之志士。善,弗為無近;德。弗之不成;智,弗思不得;思,不清不識。思不長不形,不形不安,不安不樂,不樂亡德。 不仁,思不能清。不智,思不能長。不仁不智,未見君子,憂心不能忡忡;既見君子,心不能悅。“亦既見之,亦既觀之,我心則悅。”此之謂也。不仁,思不能清。不聖,思不能輕。不仁不聖,未見君子,憂心不能忡忡;既見君子,心不能降。 仁之思也清,清則識,識則安,安則溫,溫則悅,悅則戚,戚則親,親則愛,愛則玉色,玉色則形,形則仁。 智之思也長,長則得,得則不忘,不忘則明,明則見賢人,見賢人則玉色,玉色則形,形則仁。 聖之思也輕,輕則形,形則不忘,不忘則聰,聰則聞君子道,聞君子道則玉音,玉音則形,形則聖。 “淑人君子,其儀一也”。能為一,然後能為君子,慎其獨也。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能差池其羽,然後能至哀。君子慎其獨也。 君子之為善也,有與始,有與終也。君子之為德也,有與始也,無與終也。金聲,而玉振之,有德者也。 金聲,善也;玉音,聖也。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唯有德者,然後能金聲而玉振之。 不聰不明,不聖不智,不智不仁,不仁不安,不安不樂,不樂亡德。 不變不悅,不悅不戚,不戚不親,不親不愛,不愛不仁。 不德不(世+走之),不(世+走之)不果,不果不簡,不簡不行,不行不義。 不遠不敬,不敬不嚴,不嚴不尊,不尊不恭,不恭亡禮。 未嘗聞君子道,謂之不聰。未嘗見賢人,謂之不明。聞君子道而不知其君子道也,謂之不聖。見賢人而不知其有德也,謂之不智。 見而知之,智也。聞而知之,聖也。明明,智也。赫赫,聖也。“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此之謂也。 聞君子道,聰也。聞而知之,聖也。聖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義也。行之而時,德也。見賢人,明也。見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敬之,禮也。聖,知禮樂之所由生也,五行之和也。和則樂,樂則有德,有德則邦家舉。文王之見也如此。“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此之謂也。 見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行之,義也。行而敬之,禮也。仁,義禮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也。和則同,同則善。 顏色容貌溫變也。以其中心與人交,悅也。中心悅焉,遷于兄弟,戚也。戚而信之,親。親而篤之,愛也。愛父,其攸愛人,仁也。 中心辯然而正行之,直也。直而遂之,(世+走之)也。(世+走之)而不畏強禦,果也。不以小道陵大道,簡也。有大罪而大誅之,行也。貴貴,其等尊賢,義也。 以其外心與人交,遠也。遠而莊之,敬也。敬而不懈,嚴也。嚴而畏之,尊也。尊而不驕,恭也。恭而博交,禮也。 不簡,不行。不匿,不查于道。有大罪而大誅之,簡也。有小罪而赦之,匿也。有大罪而弗大誅之,不行也。有小罪而弗赦也,不查于道也。 簡之為言猶練也,大而晏者也。匿之為言猶匿匿也,小而軫者也。簡,義之方也。匿,仁之方也。剛,義之方。柔,仁之方也。“不強不梂,不剛不柔”,此之謂也。 君子集大成。能進之為君子,弗能進也,各止于其里。大而晏者,能有取焉。小而軫者,能有取焉。索碌碌達諸君子道,謂之賢。君子知而舉之,謂之尊賢;知而事之,謂之尊賢者也。後,士之尊賢者也。 耳目口鼻手足六者,心之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諾,莫敢不諾;進,莫敢不進;後,莫敢不後;深,莫敢不深;淺,莫敢不淺。和則同,同則善。 目而知之謂之進之。喻而知之謂之進之。譬而知之謂之進之。幾而知之,天也。“上帝賢汝,毋貳爾心”,此之謂也。 大施諸其人,天也。其人施諸人,碌也。 聞道而悅者,好仁者也。聞道而畏者,好義者也。聞道而恭者,好禮者也。聞道而樂者,好德者也。 成之聞之 君子之于教也,其導民也不審,則其惇也弗深矣。是故亡乎其身而存乎其詞,雖厚其命,民弗從之矣。是故畏備刑罰之屢行也,由上之弗身也。昔者君子有言曰︰戰與刑人,君子之述德也。是故上苟身備之,則民必有甚焉者。君純冕而立于阼,一宮之人不勝其敬。君衰絰而處立,一宮之人不勝其哀。君甲冑而立于陣,一軍之人不勝其勇。上苟昌之,則民鮮不從矣。雖然,其存也不厚,其重也弗多矣。是故君子之求諸己也深。不求諸其本而攻諸其末,弗得矣。是君子之于言也,非從末流者之貴,窮源反本者之貴。苟不從其由,不反其本,未有可得也者。君上卿成不唯本,功業弗成矣。農夫務食不強,加糧弗足矣。士成言不行,名弗得矣。是故君子之于言也,非從末流者之貴,窮源反本者之貴。苟不從其由,不反其本,雖強之弗內矣。 上不以其道,民之從之也難。是以民可敬道也,而不可弇也;可御也,而不可賢也。故君子不貴庶物而貴與民有同也。知而比即,則民欲其知之述也。福而貧賤,則民欲其福之大也。貴而能讓,則民欲其貴之上也。反此道也,民必因此厚也以復之,可不慎乎?故君子所復之不多,所求之不遠,識反諸己而可以知人。是故欲人之愛己也,則必先愛人;欲人之敬己也,則必先敬人。是以知而求之不疾,其取人弗遠矣。勇而行之不果,其疑也弗往矣。是故凡物在疾之。 《君奭》曰︰“唯冒丕單稱德。”曷?言疾也。君子曰︰疾之。行之不疾,未有能深之者也。矛之述也,鏹之工也,鐺之弇也,治之工也。民孰弗從?形于中,發于色,其錫也固矣,民孰弗信?是以上之恆務在信于眾。《詔命》曰︰“允師濟德。”此言也,言信于眾之可以濟德也。 聖人之性與中人之性,其生而未有非之節于天也,則猶是也。雖其于善道也,亦非有譯婁以多也。及其專長而厚大也,則聖人不可由與單之。此以民皆有性而聖人不可莫也。 《君奭》曰︰“襄我二人,毋有合在言”曷?道不悅之詞也。君子曰︰唯有其恆而可。能終之為難。“槁木三年,不必為邦旗”曷?言會之也。是以君子貴成之。 聞之曰︰古之用民者,求之于己為恆。行不信則命不從,信不著則言不樂。民不從上之命,不信其言,而能含德者,未之有也。故君子之立民也,身備善以先之,敬慎以式之,其所在者內矣。 天降大常,以理人倫。制為君臣之義,著為父子之親,分為夫婦之辨。是故小人亂天常以逆大道,君子治人倫以順天德。大禹曰:“余在宅天心”曷?此言也,言余之此而宅于天心也。是故君子堂席之上讓而囗囗;朝廷之位讓而處賤;所宅不遠矣。小人不逞人于刃,君子不逞人于禮。津梁爭舟,其先也不若其後也。言語喙之,其勝也不若其已也。君子曰︰從允釋過,則先者余,來者信。 唯君子道可近求而可遠措也。昔者君子有言曰“聖人天德”曷?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順天常矣。《康誥》曰︰“不還大戛,文王作罰,刑茲亡赦”曷?此言也,言不奉天常者,文王之刑莫厚焉。是故君子慎六立以祀天常。 尊德義 尊德義,明乎民倫,可以為君。濉忿戀,改忌勝,為人上者之務也。 賞與刑,禍福之羿也,或前之者矣。爵位,所以信其然也。正欽,所以攻伐也。刑罰,所以用舉也。殺戮,所以除隙也。不由其道,不行。 仁為可親也,義為可尊也,忠為可信也,學為可益也,教為可類也。教非改道也,教之也。學非改倫也,學己也。 禹以人道治其民,桀以人道亂其民。桀不易禹民而後亂之,湯不易桀民而後治之。聖人之治民,民之道也。禹之行水,水之道也。造父之御馬,馬也之道也。后稷之藝地,地之道也。莫不有道焉,人道為近。是以君子人道之取先。 察者出所以知己,知己所以知人,知人所以知命,知命而後知道,知道而後知行。由禮知樂,由樂知哀。有知己而不知命者,亡知命而不知己者。有知禮而不知樂者,亡知樂而不知禮者。善取,人能從之,上也。 善者民必眾,眾未必治,不治不順,不順不平。是以為政者教道之取先。教以禮,則民果以徑。教以樂,則民淵德清強。教以辯說,則民執短長,貴以忘。教以藝,則民野以爭。教以易,則民少以吝。教以言,則民訏以寡信。教以事,則民力嗇而面利。教以權謀,則民蕩諂,遠禮,亡親仁。先以德,則民進善焉。 行此度也,然後可逾也。因恆則固,察趣則亡僻,不黨則亡怨,尚思則亡悔。夫生而有職事者也,非教所及也。教其政,不教其人,政弗行矣。 故終是物也而又深焉者,可學也,而不可疑也;可教也,而不可迪其民,而民不可止也。尊仁、親忠、敬莊、歸禮,行矣而亡應,養心于慈良,忠信日益而不自知也。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強也。桀不謂其民必亂而民有亂矣。爰不若也,可從也而不可及也。君民者,治民復禮,民除害,知惱勞之凶也。 為邦而不以禮,猶質之亡還也。非禮而民悅哉,此小人矣。非倫而民服,世此亂也。治民非還,生而已也。不以旨,欲害其義,凶。民愛,則子也;弗愛,則讎也。民,五之方格,十之方靜,百之而後服。 善者民必富,富未必和,不和不安,不安不樂。 為故率民向方者,唯德可。德之流,速乎置郵而傳命。其載也亡厚焉,交矣而弗知也,亡。德者,且莫大乎禮樂。 故為政者,或淪之,或養之,或由中出,或執之外,侖隸其類焉。治樂和哀,民不可惑也。反之,此往矣。刑不逮于君子,禮不逮于小人。攻則往者復依。惠則民材足,不時則亡懽也。不愛則不親,不仁則弗懷,不理則亡畏,不忠則不信,弗用則亡復。敬則民徑,正則民不吝,恭則民不怨。 均不足以平政,稼不足以安民,勇不足以沫眾,博不足以知善,決不足以知倫,殺不足以勝民。 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命,而從其所行。上好是物也,下必有甚焉者。夫唯是,故德可易而施可轉也。有是施小有利,而轉大有害者,有之。有是施小有害,轉而大有利者,有之。 凡動民必順民心,民心有恆,求其詳,重義集理,言此章也。 性自命出 凡人雖有性,心亡定志,待物而後作,待悅而後行,待習而後定。喜怒哀悲之氣,性也。及其見于外,則物取之也。 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終者近義。知情者能出之,知義者能入之。 好惡,性也。所好所惡,物也。善不善,義也。所善所不善,勢也。凡性為主,物取之也。金石之有聲,師弗扣不鳴。人雖有性,心弗取不出。凡心有志也,亡與不動。心之不能獨行,猶口之不可獨言也。牛生而長,鹿生而戟,其性使然也。人者而學或使之也。凡物亡不異也者。剛之堅也,剛取之也。柔之約,柔取之也。四海之內其性一也。其用心各異,教使然也。 凡性,或動之,或逢之,或交之,或厲之,或出之,或養之,或長之。凡動性者,物也;逢性者,悅也;交性者,故也;厲性者,義也;出性者,勢也;養性者,習也;長性者,道也。 凡見者之謂物,快于己之謂悅,物之勢者之謂勢,有為也者之謂故。義也者,群善之蕝也。習也者,有以習其性也。道者,群物之道。凡道,心術為主。道四術,唯人道為可道也。其三術者,道之而已。詩、書、禮、樂,其始出皆生于人。詩,有為為之也。書,有為言之也。禮、樂,有為舉之也。聖人比其類而侖會之,觀其之系而逢訓之,體其義而節度之,理其情而出入之,然後復以教。教,所以生德于中者也。 禮作于情,或興之也,當事因方而制之。其先後之敘則義道也。或敘為之則節度也。至宗廟,所以度節也。君子美其情,貴其義,善其節,好其容,樂其道,悅其教,是以敬焉。拜,所以為敬也。其辭,度也。幣帛,所以為信與證也。其詞,義道也。笑,禮之淺澤也。樂,禮之深澤也。凡聲,其出于情也信,然後其入拔人之心也厚。聞笑聲,則鮮如也斯喜。聞歌謠,則舀如也斯奮。聽琴瑟之聲,則悸如也斯難。觀賚舞,則齊如也斯作。觀韶夏,則勉如也斯儉。養思而動心,蔚如也。其居此也久,其反善復始也慎,其出入也,司其德也。鄭衛之樂,則非其聽而從之也。凡古樂龍心,益樂龍指,皆教其人者也。賚武樂取,韶夏樂情。 凡至樂必悲,哭亦悲,皆至其情也。哀、樂,其性相近也,是故其心不遠。哭之動心也,浸殺,其音戀戀如也,戚然以終。樂之動心也,睿深欲蹈,其音則流如也以悲,倏然以思。凡憂,思而後悲。凡樂,思而後忻。凡思之用心為甚。難,思之方也。其聲變則其心變,其心變則其聲亦然。信游,哀也。躁游,樂也。湫游,聲;戲游,心也。 喜斯蹈,蹈斯奮,奮斯詠,詠斯搖,搖斯徨。徨,喜之終也。慍斯憂,憂斯戚,戚斯難,難斯舞,舞斯通。通,慍之終也。 凡學者求其心為難。從其所為,近得之矣,不如以樂之速也。 雖能其事,不能其心,不貴。求其心有為也,弗得之矣。人之不能以為也,可知也。其過十舉,其心必在焉。究其見者,情安失哉?察,義之方也。義,敬之方也。敬,物之節也。篤,仁之方也。仁,性之方也。性或生之。忠,信之方也。信,情之方也。情出于性。愛類七,唯性愛為近仁。智類五,唯義道為近忠。惡類三,唯惡不仁為近義。所為道者四,唯人道為可道也。凡用心之躁者,思為甚。用智之疾者,患為甚。用情之至者,哀樂為甚。用身之竟者,悅為甚。用力之盡者,利為甚。目之好色,耳之樂聲,欲蹈之氣也,人不難為之死。有其為人之節節如也,不有夫簡簡之心則彩。有其為人之簡簡如也,不有夫恆怡之志則縵。人之巧言利詞者,不有夫咄咄之心則流。人之逸然可與和安者,不有夫奮作之情則柔。有其為人之快如也,弗牧不可。有其為人之泉如也,弗校不足。凡人,偽為可惡也。偽斯吝矣,吝斯慮矣,慮斯莫與之結矣。慎,仁之方也,然而其過不惡。速,謀之方也,有過則咎。人不慎斯有過,信矣。 凡人情為可悅也。苟以其情,雖過不惡;不以其情,雖難不貴。苟有其情,雖未之為,斯人信之矣。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未教而民恆,性善者也。未賞而民勸,含福者也。未刑而民畏,有心畏也。賤而民貴之,有德者也。貧而民聚焉,有道者也。獨處而樂,有內慧者也。惡之而不可非者,達于義者也。非之而不可惡者,篤于仁者也。行之不過,知道者也。聞道反上,上交者也。聞道反下,下交者也。聞道反己,修身者也。上交近事君,下交得眾近從政,修身近至仁。同方而交,以道者也。不同方而交,以義也。同悅而交,以德者也。不同悅而交,以猷者也。門內之治,欲其勉也。門外之治,欲其制也。凡悅人勿吝也,身必從之,言及則明舉之而毋偽。凡交毋央,必使有末。凡于咎毋畏,毋獨言。獨處則習父兄之所樂。苟無大害,少枉入之可也,已則勿復言也。 凡憂患之事欲任。樂事欲後。身欲靜而毋欺。慮欲淵而毋偽。行欲勇而必至。容欲壯而毋拔,欲柔齊而泊。喜欲智而亡末。樂欲擇而有至。憂欲儉而毋昏。怒欲盈而毋擎。進欲遜而毋巧。退欲委而毋輕,欲皆度而毋偽。君子執志必有夫往往之心,出言必有夫簡簡之信,賓客之禮必有夫齊齊之容,祭祀之禮必有夫齊齊之敬,居喪必有夫戀戀之哀。君子身以為主心。 六德 何謂六德?聖、智也,仁、義也,忠、信也。聖與智戚矣,仁與義戚矣,忠與信戚矣。作禮樂,制刑法,教此民爾,使之有向也,非聖智者莫之能也。親父子、和大臣、寢四鄰之淵乎,非仁義者莫之能也。聚人民,任土地,足此民爾,生死之用,非忠信者莫之能也。君子不變如道。道,人之…… ……不由其道,雖堯求之弗得也。生民…… ……六位也。有率人者,有從人者;有使人者,有事人者,有教者,有孝者。此六職也。既有夫六位也,以任此六職也,六職既分,以率六德。六德者…… ……賞慶焉,知其以有所歸也,材……雖在山岳之中,苟賢…… ……父兄任者,子弟大材藝者大官,小材藝者小官,因而施祿焉,使之足以生,足以死,謂之君,以義使人多。義者,君德也。 非我血氣之親,畜我如其子弟,故曰︰苟濟夫人之善而勞其馬犬之力弗敢憚也,危其死弗敢愛也,謂之臣,以忠事人多。忠者,臣德也。 知可為者,知不可為者;知行者,知不行者,謂之夫,以智率人多。智也者,夫德也。 能與之齊,終身弗改之矣。是故夫死有主,終身不變,謂之婦,以信從人多也。信也者,婦德也。 既生畜之,或從而教誨之,謂之聖。聖也者,父德也。 子也者,會豐長材以事上,謂之義,上共下之義,以葬死,謂之孝。故人則為囗囗囗囗仁。仁者,子德也。 故夫夫,婦婦,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行其職而奸讒亡由作也。觀諸詩、書則亦在矣,觀諸禮、樂則亦在矣,觀諸易、春秋則亦在矣。親此,多也;錯此,多也;美此,多也。道亡止。 仁,內也,義,外也。禮樂,共也。內位父、子、夫也,外位君、臣、婦也。疏斬,布實,丈,為父也,為君亦然。疏衰,齊戊,麻實,為昆弟也,為妻亦然。袒字為宗族也,為朋友亦然。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為弟絕妻,不為妻絕弟。為宗族殺朋友,不為朋友殺宗族。人有六德,三親丕切。門內之治,仁弇義。門外之治,義斬仁。仁類蘿而速,義類戟而絕,仁蘿而梗,義強而簡。更之為言也,猶梗梗也,少而蓼多也。勉其志,求養親志,曷亡不以也?是以梗也。 男女辨生言,父子親生言,君臣義生言。父聖,子仁,夫智,婦信,君義,臣忠。聖生仁,智率信,義使忠。故夫夫,婦婦,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此六者各行其職而奸讒蔑由作也。君子言信言爾,言煬言爾,說外內皆得也。其反,夫不夫,婦不婦,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昏所由作也。君子不啻明乎民美而已,或以知其一矣。男女不辨,父子不親。父子不親,君臣亡義。是故先王之教民也,始于孝弟。君子于此一。慧者亡所法,是故先王之教民也,不使此民也憂其身,失其慧。孝,本也。下修其本,可以除奸。生民斯必有夫婦、父子、君臣。君子明乎此六者,然後可以除奸。道不可慧也,能守一曲焉,可以違其惡,是以其除奸速。凡君子所以立身大法三。其擇之也,六。其倍,十有二。三者同,言行皆同。三者不同,非言行也。三者皆同,然後是也。三者,君子所生與之立,死與之斃也。 ……人民少者,以修其身。為道者必由此。親戚遠近,唯其人所在。得其人則舉焉,不得其人則止也。 ……生。故曰,民之父母親民易,使民相親也難。 魯穆公問子思 魯穆公問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謂忠臣?” 子思曰:“恆稱其君之惡者,可謂忠臣矣。” 公不悅,揖而退之。 成孫弋見,公曰:“嚮者吾問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恆稱其君之惡者可謂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 成孫弋曰:“噫,善哉言乎﹗夫為其君之故殺其身者,嘗有之矣。恆稱其君之惡者未之有也。夫為其君之故殺其身者,交祿爵者也。恆稱其君之惡者,遠祿爵者也。為義而遠祿爵,非子思,吾惡聞之矣?” 窮達以時 有天有人,天人有分。識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有其人,亡其世,雖賢弗行矣。苟有其世,何難之有哉! 舜耕于歷山,陶拍于河滸,立而為天子,遇堯也。邵繇衣胎蓋帽絰冢巾,釋板築而佐天子,遇武丁也。呂望為牆棘津,戰監門棘地,行年七十而屠牛于朝歌,舉而為天子師,遇周文也。管夷吾拘棄縛,釋桎梏,而為諸侯相,遇齊桓也。百里奚饋五羊,為伯牧牛,釋板格而為朝卿,遇秦穆。孫叔三斥恆思少司馬,出而為令尹,遇楚莊也。 初陷醢,後名揚,非其德加。子胥前多功,後戮死,非其智衰也。驥、張山騏,窐于邵棘,非亡體壯也。躬四海,至千里,遇告故也。 遇不遇,天也。動,非為達也,故身窮而不輟。行,非為名也,故莫之知不鄰。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嗅而不芳。無茖堇愈匋山石不為囗囗囗囗。 善否己也,窮達以時,德行一也。譽毀在旁,聖之弋母之白不。窮達以時,幽明不再。故君子惇于反己。 唐虞之道 唐虞之道,禪而不傳。堯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禪而不傳,聖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古昔賢仁聖者如此。身窮不均,公而弗利,躬仁嘻哉!正其身,然後正世,聖道備嘻。故唐虞之道大也。 夫聖人上事天,教民有尊也;下事地,教民有親也;時事山川,教民有敬也;親事祖廟,教民孝也;大教之中,天子親齒,教民弟也。先聖與後聖考,後而靈先,教民大順之道也。 堯舜之行,愛親尊賢。愛親故孝,尊賢故禪。孝之方,愛天下之民。禪之禧,世亡隱德。孝,仁之冕也。禪,義之至也。六帝興于古,咸由此也。 愛親忘賢,仁而未義也。尊賢遺親,義而未仁也。古者虞舜篤事今寞,乃弋其孝;忠事帝堯,乃弋其臣。愛親尊賢,虞舜其人也。禹治水,益治火,后稷治土,足民養而教之,節乎脂膚血氣之情,養性命之正,安命而弗夭,養生而弗傷。知囗亂禮,畏守樂,遜民教也。咎由內用五刑,出弋兵革,罪囗囗囗。 春用威,夏用戈,政不服也。愛而正之,虞夏之治也。禪而不傳,義恆囗囗,治也。古者堯生于天子而有天下,聖以遇命,仁以奉時,未嘗遇囗囗。並于大時,神明均從,天地佑之。縱仁、聖可與,時弗可及嘻!夫古者舜居于草茅之中而不憂,身為天子而不驕。居草茅之中而不憂,知命也。身為天子而不驕,不喜也。求乎大人之興,美也。 今之弋于德者,未年不弋,君民而不驕,卒王天下而不疑。方在下位,不以仄夫為輕,及其有天下也,不以天下為重。有天下弗能益,亡天下弗能損。極仁之至,利天下而弗利也。禪也者,上德授賢之謂也。上德則天下有君而世明。授賢則民興教而化乎道。不禪而能化民者,自生民以來未之有也。 之正者,能以天下禪嘻!古者堯之與舜也︰聞舜孝,知其能養天下之老也;聞舜弟,知其能嗣天下之長也;聞舜慈乎弟而化之,知其能為民主也。故其為下寞子也,甚孝;及其為堯臣也,甚忠。堯禪天下而授之,南面而王天下而甚君。故堯之禪乎舜也,如此也。 古者聖人廿而冒,卅而有家,五十而治天下,七十而致政。四肢倦惰,耳目聰明衰,禪天下而授賢,退而養其生。此以知其弗利也。《虞詩》曰︰大明不出,萬物皆窮。聖者不在上,天下裁壞。治之,至養不肖;亂之,至滅賢。仁者為此進,如此也。 語叢一 凡物由望生 有天有命,有物有名。 天生倫,人生末。 有命有度有名,而後有倫。 有地有形有盡,而後有厚。 有生有知,而後好惡生。 有天有命,有地有形,有物有容,有家有名。 有物有容,有盡有厚,有美有善。 有仁有智,有義有禮,有聖有善。 天生百物,人為貴。人之道也,或由中出,或由外入。 由中出者,仁、忠、信。由外入者,義、禮、樂。 仁生于人,義生于道。或生于內,或生于外。 ……生德,德生禮,禮生樂,由樂知形。 知己而後知人,知人而後知禮,知禮而後知行。 其知博,然後知命。 知天所為,知人所為,然後知道,知道然後知命。 禮因人之情而為之,善理而後樂生。 禮生于詳,樂生于毫。禮齊樂靈則戚,禮臨樂靈則識。 《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 《詩》所以會古今之志也者。 《春秋》所以會古今之事也。 《禮》,交之行述也。 《樂》,或生或教者也。 《書》所以會古今之政者也。 凡有血氣者,皆有喜有怒,有真有佯。其體有容,有色,有聲,有臭,有味。有氣有志。凡物有本有末,有終有始。 容色,目司也。聽,耳司也。臭,鼻司也。味,口司也。氣,容司也。志,心司。義,亡能為也,賢者能理之。 為孝,此非孝也;為弟,此非弟也。不可為也,而不可不為也。為之,此非也;弗為,此非也。 政其然而行怠安爾也。政不達度,生乎不達其然也。教,學其然也。 其生也亡為乎其形。知禮然后知形。形非軀也。 上下皆得其所之謂信。信非至齊也。 政其然而行怠安。 講天道以化民氣。 父子,至上下也。 兄弟,至先後也。 亡物不物,皆至焉,而亡非己取之者。 悲作其所也,亡非是。 之弗也。 者欲受,不逮從一道。 囗囗者義然不然 昆弟者,于義親而不尊。父,有親有尊。朋友,尊而不親。長弟,親道也。友、君臣,毋親也。 不尊厚于義,博于仁,人亡能為。 有察善,亡為善。 察所知,察所不知。 藝與聖為可察也。 君臣、朋友,其擇者也。 賓客,清廟之度也。 多好者,亡好者也。 數,不盡也。 缺生乎未得也。 愛善之謂仁。 仁義為之,成。 備之謂聖。 詩由敬作。 有生乎名。 節,度者也 喪,仁之端也。 求者,亡有自來也。 盈聖之胃聖。 權,可去可歸。 凡同者通。 禮不同,不害不妨。 凡物由望生。 物各止于其所,義行皆有之。 決與信,器也,各以譫詞毀也。 囗與容與夫其行者 ……止之 ……樂囗 語叢二 情生于性,禮生于情。 嚴生于禮,敬生于嚴。 望生于敬,恥生于望。 烈生于恥,廉生于烈。 度生于禮,博生于度。 大生于……,慍生于憂。 愛生于性,親生于愛。 忠生于親,欲生于性,慮生于欲。 倍生于慮,爭生于倍,黨生于爭。 念生于欲,懷生于念,望生于懷。 囗生于欲,吁生于囗,忘生于吁。 囗生于欲,囗生于囗,逃生于囗。 囗生于欲,囗生于囗。 智生于性,謀生于智,悅生于謀。 好生于悅,從生于好。 慈生于性,易生于慈,大生于易,容生于大。 惡生于性,怒生于惡,乘生于怒,欺生于乘,賊生于欺。 喜生于性,樂生于喜,悲生于樂。 慍生于性,憂生于慍,哀生于憂。 懼生于性,監生于懼,望生于監。 強生于性,立生于強,斷生于立。 弱生于性,疑生于弱,北生于疑。 凡謀,已道者也。 凡止,有不行者也。 凡過,正一以失其它者也。 凡悅,作于興者也。 誣,自欺也。賊,退人也。 名,數也,由彝輪生。 未又善事人而不返者,未又誣而忠者。 智命者亡囗,有德者不移。 疑取再。 毋失吾勢,此勢得矣。 小不忍伐大勢。 其所之同,其行者異。有行而不由,有由而不行。 語叢三 父亡惡,君猶父也,其弗惡也,猶三軍之旗也,正也。所以異于父,君臣不相在也,則可已。不悅,可去也。不義而加諸己,弗受也。 友,君臣之道也。長弟,孝之方也。 父孝子愛,非有為也。 與為義者遊,益。與莊者處,益。記習度章,益。與害者處,損。與不好教者遊,損。處而亡悅習也,損。自視其所能,損。自視其所不足,益。遊所不行,益。裁行,損。峻心,益。嵩志,益。在心,益。 天形成,人與物斯理。 ……物,以日。物有理而…… 地能均之。生之者在早。 春秋亡不以其生也亡耳。 仁,厚之至也。義,德之盡也。仁,善之端也。義,善之方也。 德至曲者,義者至亡閒。未有其至,則仁治者;至亡閒,則成名。 愛治者親,智治者寡謀。 爭行則義者末,兼行則義者中,交行則義者先。 喪,仁也。義,宜也。愛,仁也。義處之也,禮行之也。 不善擇,不為智。物不備,不成仁。 愛親則其方愛人。 慟,哀也。三慟,度也。 或由其闢,或由其不盡,或由其可。 度,依物以情行之者,末則難犯也。 強之樹也,強取之也。莫得善其所。 思亡強,思亡欺,思亡均,思亡不由我者。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善日過我,我日過善,賢者唯其止也以異。 樂,備德者之所樂也。 賓客之用幣也非正。 盡食之道此食乍焉。 人之性非與止乎其 有性有生乎,生有徙 得者樂,失者哀 大化也禮哉!兼……孝,行盡此友矣。 忠則會。 亡意,亡固,亡我,亡必。 亡物不物。皆至焉,亡亡由也者。亡非樂者,名二物三。 生為貴。有天,有命,有生,又性有生乎,名為其形。 命與度與乎物。有性有生者。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汉赋研究基本课题的回顾与前瞻
- 下一篇:浅析南越兴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