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宋钢】学术史视野下的六朝论语学(4)


    【注释】
    

    ①周予同:《中国经学史讲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66页。
    

    ②《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张岱年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41-342页。
    

    ③郑家栋:《中西融合的另一走向》,《读书》1993年第10期。
    

    ④刘师培:《汉宋学术异同论》,见《释中国》第二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946页。
    

    ⑤章权才:《两汉经学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45-246页。
    

    ⑥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第103页。按:“郑注《论语》,兼采今古文”的事实,兹不赘述,可参阅陆德明《经典释文》之《论语》部分。
    

    ⑦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0页。
    

    ⑧蒋伯潜、蒋祖怡:《诸子与理学》,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第160页。
    

    ⑨本文所引何晏《论语集解》采用元盱郡覆宋本;皇侃《论语义疏》采用知不足斋本;王弼《论语释疑》、郭象《论语体略》均见皇侃《义疏》。
    

    ⑩何耿镛:《经学简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57页。
    

    (11)徐复观:《徐复观论经学史二种》,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149页。
    

    (12)阎韬:《孔子与儒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89-90页。
    

    (13)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上),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第430页。
    

    (1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241页。
    

    (15)戴震:《古经解钩沉序》,见《戴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92页。
    

    (16)张晖:《量守庐学记续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4页。
    

    (17)金春峰:《汉代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0页。
    

    (18)高峰等:《魏晋玄学十日谈》,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53页。
    

    (19)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745页。
    

    (20)钱穆:《庄老通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313页。
    

    (21)周予同:《中国经学史讲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66-67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65页。
    

    (23)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页。
    

    (24)周大璞:《训诂学要略》,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8页。
    

    (25)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75页。
    

    (26)[日]金谷治:《郑玄与〈论语〉》,见《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205-206页。
    

    (27)洪湛侯:《诗经学史》上册,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34页。
    

    (28)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29页。
    

    原载《文史哲》2009年1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