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王晓毅】《周易》与竹林玄学(4)


    【注释】
    

    ①见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年,第358-365页。高晨阳《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9-62页。
    

    ②阮籍《通易论》,见陈伯君校注《阮籍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05-106页。以下所引阮籍文字与陈伯君注文,均为该版本,仅注篇名与页码。
    

    ③阮籍《通易论》,第108页。
    

    ④阮籍《通易论》,第121-122页。
    

    ⑤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年,第365页。
    

    ⑥王弼《周易略例·明象》,见楼宇烈《王弼集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609页。以下所引《周易》与王弼《周易注》、《周易略例》文字均为该版本,仅注篇名与页码。
    

    ⑦王弼《周易略例·明爻通变》,第604页。
    

    ⑧阮籍《通易论》,第130页。
    

    ⑨阮籍《通易论》,第111页。
    

    ⑩阮籍《通老论》,第159页。
    

    (11)嵇康《明胆论》,见戴明扬《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249页。以下所引嵇康与阮德如的文字,均出自该版本,仅注篇名和页码。
    

    (12)嵇康《太师箴》,第309页。
    

    (13)王晓毅《“竹林七贤”考》:“参加竹林之游的名士都不存在严密的组织,仅是个松散的文人群体。参加者也不局限于七人,史册留名的还有吕安、阮侃、赵至、郭遐周、郭遐叔等。”(《历史研究》1991年第5期,第97页。)
    

    (14)阮德如《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第289页。
    

    (15)阮德如《宅无吉凶摄生论》,第270页。
    

    (16)阮德如《宅无吉凶摄生论》,第271-272页。
    

    (17)阮德如《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第288-289页。
    

    (18)阮德如《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第284-285页。
    

    (19)嵇康《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第282页。
    

    (20)嵇康《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第274页。
    

    (21)嵇康《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第278-279页。
    

    (22)箜篌:古乐器,形状类似现代西洋乐中的竖琴,与古琴大异。
    

    (23)嵇康《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第276页。
    

    (24)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第306页。
    

    (25)嵇康《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第280-281页
    

    (26)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第296页。
    

    (27)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第308页。
    

    (28)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序录》记载:“向秀字子期,河内人,晋散骑常侍,为《易义》。”《史记》卷八十四《屈原传》注引《索隐》记载:“向秀字子期,晋人,注《易》。”
    

    (29)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02页。
    

    (30)《周易·大畜》王弼注,第347页。
    

    (31)《周易·大畜》王弼注,第347页。
    

    (32)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02页。
    

    (33)《周易·大过》王弼注,第357页。
    

    (34)王弼《周易略例·卦略》,第619页。
    

    (35)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02页。
    

    (36)《周易·益》王弼注,第428页。
    

    (37)《三国志》卷二十八《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796页。
    

    (38)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上册《经部》,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19页。
    

    (39)杨伯峻《论语译注·里仁》,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6页。
    

    (40)向秀《难〈养生论〉》,第162-163页。
    

    (41)僧佑编《弘明集》卷四载罗君章《更生论》引向生之言。见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部》第52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34年,第27页B。
    

    (42)《列子·天瑞》张湛注引向秀《庄子注》。见杨伯峻《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4页。以下引张湛《列子注》均为该版本,仅注篇名与页码。
    

    (43)郭庆藩《庄子集释》注引《经典释文》载向、郭云,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257页。
    

    (44)《列子·黄帝》张湛注引向秀《庄子注》,第49页。
    

    王晓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
    原载《周易研究》2009年4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