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的自然思想散论(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38 人民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阮籍认为,在上古合乎自然的名教世界中,有两个特色。其一,泯除了严格划分是非与善恶之相对价值标准,他认为必须善恶不分,是非不争的情况下,人才能回返自然。又以为“太初”时代,真人或是至人其处世不挟带是非与善恶,遂使世界人类蒙受好处。而真人或是至人乃最为道家之徒所推崇者,因之其所为——无是非与善恶之分别——固当为崇信道家之徒(包括阮籍与嵇康)所争效。其二,人之政治(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平等,即无贵贱与贫富的差别待遇。 我们且以阮籍的一段文章,综合涵盖阮、嵇两人的自然思想: 呜呼,时不若岁,岁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神。神者,自然之根也。彼句句者自以为贵乎世矣。而恶知夫世之贱乎兹哉?故与世争贵,贵不足尊。与世争富,富不足先。必超世而绝群,遗俗而独往。……夫如是,则可谓富贵矣。是故不与尧舜齐德,不与汤武并功。王许不足以为匹,阳丘岂能与比踪。天地且不能越其寿,广成子曾何足与并容?激八风以扬声,蹑元吉之高踪。被九天以开除兮,来云气以驭飞龙。专上下以制统兮,殊古今而靡同。夫世之名利,胡足以累之哉? 时间观念对阮嵇两人而言,极为重要。有人只重上古以下或是当时,阮嵇两人大肆抨击礼法,便以为他们是反对礼法并否定其价值”。有人知道他们所反对的只是假礼法,对真的仍加以维护并肯定其价值;但对甄别真假的标准,却不了然。其实,标准是在于有无合乎自然。自然一辞,对阮嵇两人而言,不仅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且也是各种主张的理据。 依据儒家理想建立的第一个政权——汉帝国——的崩解,难免使人怀疑儒家一些中心信念,包括以道德和法律维护人类社会秩序的文化行为,进而导致人们对这种文化行为产生不值采信的情绪甚至想法。 紧接汉朝之后的魏政权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祖孙四代的苦心擘划,政治上走的是“乱世用重典”的法家路线。其实政治圈中仍承汉末法家政论抬头的余绪,一直在热烈讨论如何使刑名之学运用在政治上,借以强化法家政治的功能。这是在促使一种理想——如何使举世的真正人才尽纳入政治权力运作结构中——实现的努力。但这种努力似乎功效不著,因而证明是枉费心机。 如果将仁、义、礼当成一种对策的话,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只是徒然不断在制作新对策,然而,问题依旧不知伊于胡底。王弼并以大小比较的观点,来证明道、德、仁、义、礼五者是呈现一种由大至小的逐渐下降的排列秩序。 一般认为时代愈是纷乱,即表示人心愈形涣散,不为社会道德所约束,道德水准也就江河日下,因此也愈需提倡道德,以收拾人心。这是将道德之高下与时局之美恶,作为因果关系看待。但是,张湛却不以为然,他反而认定,道德并非万能而是有其限度,其功能之生效仅止于上天注定时代要趋于好转时。(摘自人民日报 《大地》杂志) (国风)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朱杰人:经学与中国的学术思维方式(2)
- 下一篇:论焦延寿之西汉易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