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柳河东】儒学发展五期说及其现代价值的展现(2)

儒学现代价值的展现 
    自1919年,当代儒学经过四代学人近百年的努力,得到了薪火相传和一定的理论创化,现正待进一步展开、转化、复兴和发展。当代儒学复兴的真正原因和实质是:儒学的自身发展需要回应时代变化,时代需要促成当代儒学现实价值的展现。 
    儒学的现代价值亦即当代儒学的价值将在以下八个主要方面展现: 
    一、政治方面: 当代儒学有助于回应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建设,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需要。 
    中国的长治久安是中人民的根本利益所系,是中华民族的最大福祉所在。中国的长治久安,现实基础在中共执政地位的长期巩固,永久基础在国家真正步入民主政治和法制轨道。 
    历史上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轰然倒塌,根因在于凝聚和维系其绝大多数成员的共同理想、信仰、精神突然没了。中共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是英明之举,更是当务之急。而担当弘扬中华文化重任、自称“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先锋队”(十六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性质做了与时俱进的定位)的执政党,不学习和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儒学,则难以担当和完成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重任。 
    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政治追求、“吾日三省吾身”、“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精英(内圣)修为之道,是新时期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加强自身修养,永葆先进性,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为政智慧和有效思想武器。而当代儒学的“现代仁政”和“现代礼治”观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现代民主政治和法制制度建设进程,从制度和体制上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根本保障。 
    主张爱国、大一统及“和而不同”思想的儒学,是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文化基石。1949年之后,儒学一度在台湾有着较好的传承与一定的影响,当代儒学学人的第二代代表人牟宗三等先生在台为儒学的传承与开新做出了重要奠基。民进党执政之后,台独力量虽实行了去中国化运动,一度削弱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妄图从文化上割断台湾与大陆的血脉联系,但螳臂当车,不自量力。现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民党执政,有利于儒学在台湾的发展。大陆积极弘扬儒家文化,有利于推进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 
    二、经济方面: 当代儒学有助于回应中国市场经济稳健发展、优秀企业家群体成长和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需要。 
    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规则有着天然的亲合力。日本、韩国、新加坡在创造性地运用“以义制利”、“义利相辅”的儒家市场经济伦理,约束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高于西方市场经济的效率和成就,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主张唯有新教伦理能够促进资本经济发展的神话。学习借鉴日、韩、新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在大陆创新和复兴儒学,建设以“义利相辅”、“义利统一”为基本理念的中国当代儒家市场经济伦理理论,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中国市场经济的稳健、高效发展。 
    支撑日、新、韩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群优秀企业集团的飞速发展,而带领这些企业前进的则是能做到“学而优则商”、将个人、企业、家(地方)、国、天下利益兼顾周全的优秀企业家——当代儒商群体的成长和崛起。创新和弘扬儒学,转变传统的重义轻商观念,提倡“学而优则商”,有利于打破中国长期以来优秀人才多从政的旧局面,将一流人才引向工商界,促进能够“修身、齐家、治企、富天下”、以儒家“内圣”修为开出经济“外王”功业的中国优秀企业家——中国当代儒商的成长与发展。当大批中国儒商叱咤国际市场、跻身于世界五百强的领军宝座之时,便是东方巨龙中国真正实现“和平”崛起之日。 
    儒学和市场,是中国的“福”。二者都有大一统的观念和思想,又均有包容自由独立的优秀品质,即鼓励内部个体在统一体内自由独立个性的展现。封建经济、计划经济虽具大一统性,但均因缺少包容自由独立个性的特性,而缺乏活力和效率,而且容易形成封建割剧之势导致内乱、滋生地方主义导致内耗,造成生产力和社会倒退。由此而观,市场经济明显优于封建经济、计划经济。儒学和市场有着天然的亲合力,他们的成功联姻,不仅是现代中国的福,更是未来中国的福。 
    三、文化方面: 当代儒学能够有效回应解决当前文化认同危机、信仰危机,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需要。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中国和儒学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说明一个道理:文化不败,国家永存,民族不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论它经济、军事、科技力量一时多么强大,如果没有优秀的文化做支撑,它的强大绝不会维持长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若有优秀的文化,不管它一时多么落后,不论它经受多大、多少次的劫难,它终久会崛起,并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中国一个的现实危机:十三亿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层面出现了巨大真空,各种外来文化乘虚而入,基督教、佛教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和城市迅速发展。这些历经二千多年的优秀宗教文化在中国发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的主体文化没有发展或发展过慢,而出现宾喧主失因发混乱的局面。创新和复兴儒学,构建当代儒学,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培固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培育和振奋民族精神,解决国民文化认同和信仰危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同时,以当代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还是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和凝聚中国人民和世界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进的智慧源泉和文化基石。 
    四、社会方面: 当代儒学能够有效回应化解中国社会现实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社会不和谐音符日益增多,所以中央适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儒家“仁和”文化在当代的重构和发展,是一次伟大实践。 
    建设和谐社会,既要公平:从制度上促进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缩小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不合理收入差距,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又要效率:保持一定发展速度、保证社会充分就业;还得有和谐文化作支撑:面对矛盾和冲突,彼此自觉自愿谅解、克制、让步。公平和效率是二难选择,用主张“过犹不及”、讲求实事求是和辩证法的儒家中庸之道处之是上策。 
    “马上打天下”,需“马下治天下”。革命年代我们需要斗争哲学,改革建设时期我们需要变革哲学,和谐发展时代我们需要以和谐哲学作指导。追求“和”的境界是儒学的精髓之一,“和”字在儒家典籍中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汉字。倡导“和为贵”、“和而不同”、“致中和”、“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家和万事兴”,主张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人做事符合“忠恕”之道的儒学是和谐哲学,是和谐文化的代表。 
    当代儒学的“仁和”观、中庸之道、“忠恕”之道以及“克己”以复现代之“礼”的主张,对于调节和融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行业与行业、团体与团体、阶层与阶层等之间的关系,消弭彼此之间的矛盾,消除不和谐之音符,重建现代“礼仪之邦”,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五、教育方面: 当代儒家教育能够有效回应解决现代学校应试教育偏弊,强化人文和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教育的时代需要。 
    现代学校教育的最大偏弊,在于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而倒致的重智育轻德育或德育缺位,加之独生子女(小皇帝化、小公主化)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洞乏力,致使中国面临下一代有才无德或有才少德的严峻现实,使得“科教兴国”战略大打折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人才,更在未来人才和国民素质。“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有才无德只会强胜一时,德才兼备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和传承儒家传统优秀教育理念和方式,积极发展现代书院、现代私塾、现代学堂教育,大力开展以“与经典为友,与圣人同行”为宗旨的中华经典教育、礼仪教育、美德教育,作为对现代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用中华文化大智慧滋养和用君子之风熏陶大、中、小学生以及学前儿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能够有效解决现代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应试教育偏弊,达致强化人文和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教育的目的。这已为十多年来的以儿童读经活动为载体,有识之士发动,数千万受益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热心支持,正成如火如荼之势的儒学普及工作所证实。 
    六、宗教方面: 当代儒教有助于回应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矫治当前国家转型期社会道德水准滑坡的现实需要。 
    人有信仰的需要,现代国民更不乏宗教信仰的需要。没有本土宗教、本位文化宗教,或者本土宗教、本位文化宗教不优秀没有吸引力,需要宗教信仰的人们就只能选择外来宗教甚至邪教。当前,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在中国发展速度很快,以及前些时期“法伦功”一度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目前中国没有本位文化宗教,本土宗教道教也因“革命”和“文革”冲击至今元气未复,缺少生命力和吸引力。 
    遵循现代国家政教分离的原则,积极承续历史本有的、尚在民间存续的以敬、祭“天、地、君(大人君子、历史伟人、民族英烈、圣帝明君)、亲、师”为崇拜和仪礼,创新和复兴以人文教化、礼仪教化、道德教化、伦理教化为实质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宗教、礼仪宗教、道德宗教、伦理宗教——当代儒教,促进当代儒家伦理教化功效的发挥,无疑是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矫治当前国家转型期社会道德水准滑坡、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良方,是正人心、培民智、端民行、敦社风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维护国家稳定与长治的务急之策和战略国策。 
    七、国际方面: 当代儒学能够有效回应构建和谐世界与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现实需要,推动人类的和平、发展、进步与共同繁荣。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政治强权主义、军事霸权主义随时存在,不公平、不公正、不和谐现象随处都有,并随时有加剧和愈演愈烈的可能。各国发展不平衡、各国利益不同和地球自然资源有限,固然是实质原因。但价值观、文化信仰和生活习俗不同,却是重要原因,即文明引发不和谐、冲突和混乱。 
    儒家文化的优点之一,在于她的包容性与和谐性,人类历史上许多战争都是由排他性强的宗教或文化冲突引发,而讲求中庸和“忠恕”之道的儒家文化很少引发战争。儒学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也是于国与国之间和谐友好相处的黄金律、智慧规。儒学倡导“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为公” 的天下观,主张“协和万邦”、“和为贵”、“与邻为善”的邦和观,均有益于人类的和平相处与世界的和谐相安。当代儒学在世界的传播和弘扬,儒家的“包容”与“和谐”思想、伦理、理念在全球的推广,有助于“和谐”世界和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构建,有助于推动人类的和平、发展、进步与共同繁荣。 
    八、自然方面: 当代儒学能够有效回应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改善生存环境、消解人与自然之矛盾的现实需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发达国家大步走向后现代化,发展中国家纷纷加紧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高科技飞速发展,生产力大幅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突飞猛进。在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的同时,资源和生态问题却成倍增长,大气污染、水质污染、资源枯绝、河水断流、许多物种面临灭绝、核弹可让地球毁灭许多次……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的长存和繁荣面临严峻挑战。 
    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能做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二千多年前的儒门先贤早已认识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足见儒家先驱的高明远见,足显儒学超前的环保和生态安全意识。儒学主张和倡导的“天地与吾同体,万物与吾同气” 、“天人合一” 、“民胞物与” 思想以及“中庸之道”等是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传统文化资源和动力。 
    儒家“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的治学方向和奋斗目标,体现了强烈的自然与人类终极关怀。推动儒学在世界的创新和复兴,积极在全球弘扬儒家文化关于环保和生态安全的观念与思想,能够有效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消减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保护人类家园地球,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族群的繁荣永续。 
    当代儒学的价值,绝不仅限于上述所论与预策,随着时间的的推移,这一人类优秀文化或学术将会给中国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巨大福祉。 
    当然,当代儒学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绝不“包打天下”、“包治百病”,避免重蹈因“独尊”导致“一统僵化”而衰败的历史覆辙,在一体多元的文化大格局下,与当代各种优秀文化平等相待,“不同而和”,共存共荣,为中国人的幸福自由、中国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为世界的和谐与人类繁荣而不断自新,不断发展,并做积极的贡献。 
    (2008年“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论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