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海德格尔真理观的马克思主义镜像(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4:11:29 中国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在黑格尔的一段话“如果我们把自由看作必然性的抽象对立面,那么这只是知性的自由概念而已;而真实的和理性的自由概念,则在自身中包含着被扬弃了的必然性”的边上加了注解:“自由和必然性”,说明列宁已经注意到自由对必然依赖的深刻思想。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神圣家族》已经对自由的 历史 性有了充分的关注:“世俗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原理就否认纯理论领域内的解放,认为这是幻想,为了真正的自由它除了要求‘意志’外,还要求完全能感触得到物质的条件。”[19] 三、 “根本性的非真理”与“绝对真理” 普遍认为,在1930年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发生了重大转折,依据是在《论真理的本质》他提出了作为“遮蔽的非真理”或“根本性的非真理”的概念:“从作为解蔽状态的真理方面来看,遮蔽状态就是非解蔽状态,从而就是对真理之本质来说最本己的和根本性的非真理(Un-wahrhEit)。存在者整体的遮蔽状态决不是事后才出现的,并不是由于我们对存在者始终只有零星的知识的缘故。存在者整体之遮蔽状态,即根本性的非真理,比此一或彼一存在者的任何一种可敞开状态更为古老”。[20] “而对有识之士来说,真理的原初的非本质(即非真理)中的‘非’(Un),却指示着那尚未被经验的存在之真理(而不只是存在者之真理)的领域”。[21]这里海德格尔明确地说出了“根本性的非真理”是“尚未被经验的存在之真理”,就是未被揭开的真理,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绝对真理”的概念。列宁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这个真理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列宁这里明确回答了绝对真理是无条件客观存在的和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接近是必然的趋势。海德格尔后来在《论技术的本质》进一步做了说明:“一切本质的东西,不仅是 现代 技术本质的东西,到处都最为长久地保持着遮蔽”。[22] “指示着那尚未被经验的存在真理”表明了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接近趋势。 对于遮蔽与解蔽的关系,海德格尔认为,让存在——即让存在者整体存在——是解蔽着又遮蔽着的,对存在者本身之解蔽同时也就是对存在者整体之遮蔽。在他看来,当我们试图揭示存在者的时候,这种揭示同时也是一种藏匿。这样的思想似乎回应了恩格斯的启示:今天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都有它隐蔽着的、以后会显露出来的错误方面,同样,今天已经被认为是错误的认识也有它合乎真理的方面,因而它从前才能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由此,海德格尔做了进一步的追寻:“存在者整体的敞开状态并不是我们熟悉的存在者之总和”。[23] “从当下可敞开的存在者那里——无论这种存在者是 自然 中的存在者还是历史中的存在者——我们是捉不到这个‘整体’的。……让存在总是在个别行为中让存在者存在,对存在者有所动作,并因之解蔽着存在者;正是因为这样,让存在才遮蔽着存在者整体”。[24]表明了解蔽并不是真理的本质,它不过是指向真理的一个环节,遮蔽的根本性非真理才是真理的本质,即绝对真理的无限性。从“真理就是解蔽”到“解蔽也是遮蔽”表达了解蔽与遮蔽、真理与非真理的对立和同一。因为在海德格尔看来,非真理必然源出于真理的本质。只是因为真理和非真理在本质上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共属一体的。从遮蔽到解蔽,又从解蔽到遮蔽,这样一种不断反复的辩证运动揭示了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对立同一的接近过程的无穷性。对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对立同一关系,早在1908年,列宁对约·狄慈根《短篇 哲学 著作集》一书做出了这样的标号:“我们认识的一切,一切 科学 成就,一切现象都是真正的、正确的和绝对的真理的片断”。“斯宾诺莎称为无限实体的东西,我们称为宇宙或绝对真理的东西,与我们在宇宙中碰到的有限现象、相对真理是同一的,正如森林与它的树木是同一的,或者犹如类与它的种是同一的一样。相对和绝对彼此之间的距离并不象称为宗教的蒙昧的无限感觉向人们描述的那样无比遥远……”。[25]在列宁看来,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类的时空观念是相对的,但绝对真理是由这些相对的观念构成的;这些相对的观念在 发展 中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 对于相对中的绝对性或者有限中的无限本性,海德格尔和列宁有过类似的论述。列宁对约·狄慈根《短篇哲学著作集》一书有这样的标注:“绝对和相对不是过分分离的,它们互相联系在一起,所以无限由无穷的有限组成,任何有限的现象本身都具有无限的本性……”。[26] 海德格尔在提出真理的本质是本质的真理之前说道:“哲学之思想尤其是严格的展开状态,它并不冲破遮蔽,而是把它的完好无损的本质逼入把握活动的敞开领域中,从而把它逼入其本己的真理中”。[27]完好无损的本质逼入敞开领域,逼入本己的真理正是绝对真理在相对真理中运动的典型特征。 四、 “经验迷误”与“实践标准” 对于如何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海德格尔提出了作为迷误的非真理概念。他认为,一个历史性的人类必然误入迷误之中,从而其行程有迷误的;这种迷误本质上是与此在的敞开状态相适合的。迷误通过迷失的道路而彻底支配着人。对于迷误的性质和由来,他做了这样的解释:“迷误乃属于历史性的人被纳入其中的此之在的内在机制。迷误乃是那种转向的运作领域,在这种转向中,固执的绽出之生存总是随机应变地重新遗忘自己,重新出了差错。对被遮蔽的存在者整体的遮蔽支配着当下存在者的解蔽过程,此种解蔽过程作为对遮蔽之被遗忘状态而成为迷误”。[28]也就是说,迷误是在转向时机的一种错误选择,这种选择是来之于当下的解蔽过程,而这种解蔽对整体的遮蔽而言并没有通向澄明之境,不过是一种遗忘存在者整体的状态。“这样一来,人类就得以根据最新的需要和意图来充实他的‘世界’,以他的打算和计划来充满他的‘世界’。于是,在遗忘存在者整体之际,人便从上述的他的打算和计划中取得其尺度。他固守其尺度,并且不断地为自己配备以新的尺度,却没有考虑尺度之采纳的根据和尺度之给出的本质。尽管向一些新的尺度和目标前进了,但在其尺度的本质之真正性这回事情上,人却茫然出了差错。他愈是独一地把自己当作主体,当作一切存在者的尺度,他就愈加弄错了。人类猖獗的忘却性固执于用那种对他而言总是方便可得的通行之物来确保他自己。”[29]这里已经说得非常的明白,人类由于忘却了整体的存在,一切以自我为尺度,把自我的不断需要为其尺度的依据,没有考虑标准的真正的本质,必然要走向错误的迷误。不过,海德格尔并没有就此信守他自己的诺言:此在就是虚无,而是似乎再次表现了“超人”的智慧,为迷误指点了迷津:人通过经验迷误本身,并且在此之在的神秘那里不出差错,人就可能不让自己误入歧途。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的简单,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浅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1)
- 下一篇:科技哲学视角下的汉语网络文学研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