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从历史维度看尼采生命哲学


    
    摘 要:尼采的生命哲学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学者大都从尼采中期和晚期的著作中研究尼采的生命哲学。通过对形而上学历史的分析,再以尼采《悲剧的诞生》这部早期著作为例可以说明尼采的哲学是依照历史发展而来的,他一生的生命哲学思想具有统一性。尼采哲学的首要贡献是实现了存在哲学向价值哲学的影响。
    关键词:尼采;生命哲学;形而上学;真理
    中图分类号:B51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2-0024-03
    尼采是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不容忽视的哲学家,陈鼓应先生就曾称赞:“西洋哲学史上,有三个具有开创性思想的人物,他们便是柏拉图、洛克、尼采——他们每人都开启了一个新的哲学方向——柏拉图奠定形而上学的基础,洛克开知识论之先河,尼采则首创生命哲学。”[1]146虽然陈先生的观点具有个体性,但笔者认为有一定参考性,尼采的生命哲学思想在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已经很强烈地体现出来了。本文就从哲学历史的维度,挖掘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包含的生命哲学——生命与真理,从而对尼采的生命哲学展开论述,并在最后对其作出评价。
    一、形而上学与虚无主义
    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尼采,从尼采本身的视角发现他的动机。在《悲剧的诞生》出版以后,尼采为了避免人们对这本书的误解,特意写了《自我批判的尝试》作为这本书的序:“这本成问题的书究竟缘何而写,这无疑是一个头等的、饶有趣味的问题,并且还是一个深刻的个人问题——证据是它写于激动人心的1870-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但它又是不顾这个时期而写出来的。”[2]145在这里,他为我们开启了了解他写作这本书原因的一个窗户,他写这本书是不合时宜的,但这真的是他的真正意思吗?其实,这里向我们表明的是,他的书关注的不在表面的政治状态,而是人们精神的表现。那么,当时人们的精神出什么问题了吗?是的,当时人们陷入了形而上学的危机,虚无主义的泥沼。为了对此有深入的理解,下面从历史的维度探讨虚无主义出现的深层原因。
    人们知道,给哲学下定义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但历史上的哲学至少有以下两种定义:第一,哲学是关于存在的学说,是关于最普遍最一般的东西的学问。第二,哲学是关于价值的学说,也就是探讨人类生存意义、怎样安身的学说。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对自然力量感到恐惧,往往就思考世界起源于何物,究竟什么才是世界的始基。这时候的哲学就是存在哲学,存在也被解释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规律的整体和发展的过程。比如泰勒斯把水认为是万物的始基,万物来源于水最终又复归于水;水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终极依据。这样世界就有了差距,我们现实的世界只是始基的产品,两者就是被生产和生产的关系罢了。这些哲学家渐渐把世界分为两个,像水、气、火,认为是真实的世界,而我们生活的是现象世界,是真实世界的影子和幻现。所以我们容易理解苏格拉底为什么从容赴死了,他认为人死了就是离开这个虚假的现象世界回归到始基的真实世界。苏格拉底的这个思想,后来被柏拉图发展为“理念论”,世界包括真实的理念世界和虚假的现象世界这两个。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路程,它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家那里萌芽一直到巴门尼德成形最后在柏拉图那里完成,以后知道黑格尔和叔本华的哲学也都是柏拉图主义的注脚。
    但是,为什么柏拉图主义可以统治哲学两千多年呢,它到底有何优越性?难道就没人提出过反驳?
    柏拉图一直到后来继续发展的形而上学能够让人们理解与接受,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让人类变得伟大无比。人类刚开始立足于现象世界之初是非常渺小而脆弱的,但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高于一切植物就在于他有思维,他可以去追问世界的本源、人类生活的目的,最终人类却惊讶地发现人可以为其所为但终究要面对人生的无常,而且一条永远也无法摆脱的规律——生老病死!这样看就要堕入释迦牟尼的佛教轮回去了,但希腊人没有如此,他提出了世界分为两个,我们生活的是虚假的世界,在真实的世界里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始基,我们人死后就要回到真实的理念世界,接受阳光的照耀。所以可以说,柏拉图主义是一种高贵的宗教,基督教也只是一种民众的柏拉图主义。
    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作为形而上学的柏拉图主义虽然不过是一种高贵的宗教,但其人生的态度是乐观主义的。对于这样一种形而上学,叔本华认为是完全倒置了:真实的世界是生灭无常的现象世界,而所谓的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实际上是虚幻不实的。杨玉昌副教授对此有很好地表述:“柏拉图认为始因或者说造物主以理念为模型制造了现象世界,理念是现象的模型,现象是对于理念的 “分有”。叔本华则认为意志以理念为中介客体化为表象世界,理念是意志的完美的客体化,表象是意志不完美的客体化。”[3]这可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叔本华也并没有完全走出柏拉图的窠臼,仍然继承了形而上学关于自在之物与现象、本质与表象的划分。但他却不见得比柏拉图高明,告诉人们现实世界是无休无止的创造与毁灭,因此被视之为悲观主义哲学家。不过有趣的是,叔本华哲学虽然是悲观主义的,他自己却没有因此而早日结束生命,反而在生活上积极地追求荣誉和财富。这点是否告诉了我们,叔本华哲学在悲观里面包含了乐观主义。笔者猜测,叔本华和柏拉图两者的哲学基础都是依据形而上学逻辑,他们的哲学都是悲观与乐观的统一,只是侧重点不同。
    但是不管怎样,伴随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欧洲文明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叔本华为尼采在柏拉图主义哲学上打开了个缺口!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一声巨喊:“上帝死了!”可见,尼采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当时人们在信仰上陷入了虚无主义,上帝不可信,现实世界又如此变幻无常死无所依,人类到底何去何从?但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只是他的中期思想,《权力意志》又属于他的晚期著作,一般学者都特别重视研究他这两个时期的著作,因为在这里可以找到超人学说,权力意志或冲创意志这些攻击柏拉图主义的最佳武器[4]79。但是,在尼采的早期著作中难道就没有一丝痕迹吗?不少人认为,尼采的思想是没有体系的、散乱的,但笔者认为,至少在研究尼采思想时,他的早期著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具体通过《悲剧的诞生》来看其前期著作是如何为后来作准备的。
    二、生命与真理
    《悲剧的诞生》在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用艺术肯定生命”由此脱离理性的梦魇从而体现生命意志因而认为是生命哲学,甚至这样一种自我意识、自我定位仅仅是一种文学修辞。毕竟尼采当时的身份是语言学家,而他的这本书被无数人误解似乎在所难免,虽然此书出版时他期望多么高:“《悲剧的诞生》即将出版了。他一刻也不怀疑,它会被阅读、理解和喝彩。”[5]86基于此,本文根据尼采当时学术思想界的实际情况,用考据的精神解读尼采《悲剧的诞生》的真正用意:本书是尼采生命哲学的“第一声炮响”,提出生命与真理的关系问题,是对形而上学的重新界定。那么,尼采是怎样提出这个问题的呢?真理又是什么?生命与真理关系到底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悲剧的诞生》进行探究。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写道:“由于认识到那一巨大对立,我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要进一步探索希腊悲剧的本质,从而最深刻地揭示希腊的创造精神。”[2]75周国平也说:“整部《悲剧的诞生》就是围绕着用二元冲动说解释希腊悲剧的本质这个主题展开的。”[2]13因此,我们要从此书进行研究希腊悲剧的本质,首先应该注意到这种对立和二元性究竟指什么。其实,所谓的对立说的就是日神和酒神。日神即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是一切造型力量之神,光明之神。尼采说:“按照其语源,他是‘发光者’,是光明之神,也支配着内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2]7这就是说日神依靠其光明是美得以显现,并且美是幻现的。酒神与日神对立,因此现在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简要地说,酒神就是打破美的幻觉,直面问题,向世界的本质回归。周国平对醉的理解是:“醉是一种‘神秘的自弃’状态,当醉酒、恋爱或春天来临之时,人就飘然欲仙。”[6]276尼采认为酒神的本质就是“个体化原理崩溃之时从人的最内在基础即天性中升起的充满幸福的狂喜”[2]8。这里“个体化原理”是叔本华的一个基本概念,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但我们却由于受个体化原理的支配而迷惑于表象。尼采对叔本华的这一思想进行了颠覆性改造,认为日神就像世界意志显现的表象,酒神就是世界意志,所以日神和酒神的关系就如表象与意志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