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园冶》的“周易”哲学思想探究(1)

《园冶》的“周易”哲学思想探究
    一、《园冶》的“周易”哲学思想来源 
    计成所作《园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造园理论和技巧的著作,成书于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刊于崇祯七年。全书共三卷,附插图235张,全文采用骈体文。书中提出了规划和设计园林的原则和规律,整理了古代木建筑的结构和装饰图案,总结了掇山理水和选石的种类与技术原则,生动地描绘出古代文人的理想景境和审美情趣。 
    《园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理念,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基于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易经·易传》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可见中国古人很早就关注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并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细心观察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根据客观规律提出了人所要遵循的客观理念。万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互利共生,计成依据这一理念,把“天人合一”的“周易”哲学思想贯穿于《园冶》中。 
    二、《园冶》的“周易”哲学思想 
    在《园冶》中,计成总结了自己的造园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还指明了这一思想的落实途径即“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计成的造园思想,表明了他对“天开”与“人作”关系的理解与落实途径,及在造园过程中他对取材与运用之间关系的处理。计成造园的思想理念,是受“周易”的“天人合一”宇宙思维哲学的影响,与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国古典哲学比较,虽都注重和谐,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周易》的“太极图”启迪我们,事物在对立中求平衡,在互动中求和谐,求“和”为根本,认为天、地、人是构成客观世界的实在内容。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一幅立体画卷,无不展现着人与自然、人与人及其自身的和谐关系。《园冶》通过造园的理念、艺术和手法,科学地继承了《周易》的思想内涵:阴阳互生、多元统一、生态平衡。 
    (一)阴阳互生 
    《周易·系辞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事物有两个方面、两种力道,相辅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周易》中纯阳为天,纯阴为地,唯有阴阳殊异,才能阴阳交感,化生天地万物。阴阳之间的互融就是在这种对比和呼应中互补、互通。造园也是如此,阴阳对比、形象生动、层次鲜明,又相互呼应,使园林成为有机的整体。 
    园林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绝不是相互等同、平分秋色的,而是要主次分明。中国古典园林一般是以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体,建筑与植物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这就说明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从布局上看,中国古典园林并不是开门见山,而是讲究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建筑与植物的参与不仅是一道风景,还与山水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阴阳互生空间。 
    建筑在园林中要不失比例和尺度的协调。比例指建筑自身的和谐,建筑与建筑之间要有视觉秩序,要做到疏密有致、分和有序。倘若密处无疏,则少了空灵之趣,显得非常壅塞;反之,如果疏处无密,则不含蓄,使人一览无余,缺乏深邃之感[1]。园林建筑布局只有疏密得当才能取得完美的境界。尺度指建筑与周围环境和人的和谐,建筑应因地制宜,充分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形就势,同时,要为人而建,以供人们休息和观赏景色。《园冶·屋宇》中有:“家居必论,野筑惟因”之说,即相对于普通住宅,计成主张园林建筑要“惟因”,要随机应变,以观景和宜居为导向,因人、因地、因材、因时景而造,追求得体合宜。 
    植物作为造景之物必不可少。古人云:“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树木之光辉。”树木花草在造园中可构成优美的环境,渲染宜人的气氛,并且起衬托主景的作用。因此,植物的运用更彰显了古典园林的生命力。 
    “周易”的哲学体系中,山为阳水为阴,建筑为阳植物为阴。《园冶》阐述的山水、建筑、植物三者相辅相成、阴阳互生,如四时交替、日月轮回,体现了宇宙的化生之道。 
    (二)多元统一 
    《周易·系辞下》说:“参伍以变,错综期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期数,遂定天下之象。”认为自然界是由无数异质的事物和现象组成的,它们的对比统一形成了多样的美。在中国古典造园中,多样统一分为:不同事物的对比统一和相同事物的对比统一。山水、建筑、植物属于不同事物的对比统一,建筑与建筑、植物与植物、山石与山石属于相同事物的对比统一。 
    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在园林的建造之初就应规划设置,《园冶·兴造论》中有:“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中国式造园强调山水相宜的自然环境,自然山水为造园提供了优越的地貌环境条件。计成中年后之所以选择润州,是因为“环润皆佳山水”。山水相宜只是造园的宏观环境,还须有建筑、植物的依托,才能相映生辉。北宋郭熙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霞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霞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钩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钩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相同事物之间的对比,是“周易”哲学“多元统一”的对比,比如亭台楼榭等不同造型的建筑、四季植物的变化、多种类别的石头等。“房廊蜿蜒,楼阁崔巍”,建筑没有山水那种自然曲直的形态,只有随地势的高低起伏摆放,才能取得与山水相呼应的艺术效果。因此,亭、台、楼、阁、廊、榭、轩、舫,既供人观赏、休息,又起到点景、隔景的作用。在园林石材的种类、特征方面,计成也做了细致的阐述,相同的岩石,也会有大小、形态、体积的差异,造园家要熟悉材料特长,处理好各要素形、色、质的对比统一,营造“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园林景观。植物作为园林生命力的载体,搭配时要有种类的区分,更要注重四时之分。种类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种类因不同的体态、色彩形成了园林的层次感。同时,依植物习性的不同搭配种植,以至四季生机盎然,给园林增添活力。“参伍以变,错综期数”的包容、互补、协调、创造多元统一的“周易”哲学思维,才是事物发展的极优趋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