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2:11:37 求是 佚名 参加讨论
原标题: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开拓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之后,邓小平同志评价这个决定“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这个初稿,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初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面对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迈向新阶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新的理论范畴的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稳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富有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日趋完善,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理论上的自觉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 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经济学说,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个重大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断,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等等。这些重要论断,为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指明了方向。 二、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复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的新期盼,更加要求我们不断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主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准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保障人民共同利益方面的重大作用,完善共享发展的制度基础。要坚持完善基本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要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三、推动经济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围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和战略部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选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的市场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之所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我们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 我国所有制结构深刻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围绕这一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实践要求,推动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包括: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建立新型政商关系,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在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四梁八柱逐步建立,理论上的概括更加完善,包括: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决定价格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等等。这些新的理论概括,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四、推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本质上说,就是经济发展实现富起来到强起来、进而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一套政策框架,推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规律的认识。 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要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新局面。 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提升。 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完善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走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五、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经济全球化面临新的挑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新形势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升华了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认识。 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同时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存在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等矛盾。因此,必须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的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坚持正确义利观,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我们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倡导建立具有开放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推进国内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大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参与推动金砖合作机制,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动力。特别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相关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弘扬了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新贡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对更好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秋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