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人的形而上学本性视域下的当代中学生理想教育(2)

2.当代中学生理想教育的内在要求 
    人人都有理想,人人都带着理想存活,但人的理想既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正确错误之别。远大的、崇高的理想给人以经久不衰的动力,低级的、错误的追求则如同人的灵感一样可能须臾而出,同样也可能须臾而逝。当代中学生都有成才的渴望,都希望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而,树立远大的、崇高的、正确的理想本身也是当代中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然而,受到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部分中学生在价值选择上又时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个人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与共同的社会理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育者要引导他们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经验表明,个人的活动只有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才不会遭到历史车轮的无情碾压,个人的理想只有与社会理想相结合才会有实现的可能。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是紧密相联又互为前提的。一方面,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理想的实现。只有社会得以发展和进步,国家繁荣昌盛了,个人的需要才能得以满足,个人的发展才会有良好的条件和平台,否则,个人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要对当代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教育者就必须引导中学生自觉地将个人理想的确立和实现融入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中,自觉地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并激励他们积极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中复兴而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另一方面,社会理想的实现也离不开个人理想的实现。社会理想的实现正是通过无数个个人的理想追求和理想实现而得以实现的。只有当一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远大的理想,并能够自觉地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的繁荣和昌盛才能得以实现。当代中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理想如何,他们的正确的理想能否实现,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因此,要对当代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教育者就必须引导他们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将个人理想的普遍性与社会理想的崇高性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理想力量,激励他们发奋图强,努力奋斗,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并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 
    引导当代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远大的、崇高的理想,必须先引导他们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但社会理想若不能建立在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自然算不上是崇高的、远大的理想,也就不能够发挥激励和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理想的作用。因此,当代中学生要成才,要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得有某种理论能够指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及方向,而这种理论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然离不开知识性东西的传授,但传授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知识性东西的传授引导当代中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的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6]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就生发不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但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够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要引导当代中学生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要能够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说服并掌握当代中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得能够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能够通过自身理论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不断增强及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当代中学生关心的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同样,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要能够发挥稳定社会的现实作用,也要能够发挥引领社会思潮、引导社会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方向发展的作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要立足于现实,为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建设服务,而且要能够展望未来,为实现社会理想服务,这也是人的形而上学本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反映。人的形而上学本性是人理想确立的最深层次的人性基础,对当代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必须得充分考虑到人的形而上学本性,要能够有意识地将当代中学生个人理想的确立与社会理想的确立有机结合起来,要能够将个人理想的普遍性与社会理想的崇高性有机结合起来,要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有机结合起来。作者:胡小恒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