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浅析《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习心理思想


    
    《劝学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不仅是一篇独具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更是我国古代心理思想史上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态度的重要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系统的学习心理思想。
     一、关于学习的重要意义
    荀子认为,学习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文章开明宗义,以“学不可以已”为纲而立论,明确地告诉我们学习不可以停止,荀子的这一观点与当今“终身学习”的理念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第一,学习可以使人获得知识。“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认为,知识不是生而知之的,也不是凭空体验出来的,而是通过两种学习途径完成的:一是从实践中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对前人知识的学习获得间接经验。第二,学习可以使人增长才能。“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认为,人的聪明才智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要刻苦学习,善于“假于物”,就一定能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第三,学习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荀子认为,要想做到“行无过”,成为“君子”或“圣人”,就要不断学习,修身养性。正所谓“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者也,人之所积也。(出自《荀子•儒效篇》)” 
    二、关于学习过程
    荀子对学习过程的分析非常精辟,在我国古代心理思想上是少有的。孔子虽然提到学与闻、见、习、思和行等级方面的关系,但并未把它们作为学习的统一过程予以系统分析;《礼记》中虽然也明确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五个步骤,但也不如荀子《劝学篇》中的分析简洁:“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荀子在《劝学篇》的论述中,很明确地将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入乎耳”,就是通过感知接触外界事物,使人们在耳闻目睹的基础上获得感性知识;第二个阶段即“着乎心”,就是通过思维,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第三个阶段即“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就是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自己修身养性的行动。荀子关于人的认识过程有如下论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出自《荀子•儒效篇》)”人的认识过程是由闻见到知再到行的过程,这与其对学习过程的划分是一致的。
     三、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是《劝学篇》中最值得借鉴的内容。
    (1)不断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与此相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都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所以在学习方法上,他特别强调要不断积累。
    (2)要有恒心。这一点与“不断积累”是密切联系的,要不断积累就必须有恒心,所以荀子把这两点放在一起加以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学习上,就是要提倡“锲而不舍”的态度,发扬“驽马十驾”的精神。
    (3)要专心致志。而这一点又是与“有恒心”密切联系的,学习唯有持之以恒,才能做到专心致志。“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很明显,无论学习知识还是培养品德,不可心浮气躁,不可一心二用,只有做到专一,才会有所成就。
    (4)要善于思考。“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这里的“思”,是与掌握实际、观察外物密切联系的,是以“闻见”为基础的,而不是那种脱离实际的苦思冥想、胡思乱想。
    (5)学以见行。前面提到过,荀子认为学习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在于行,因此,在学习方法上也很注重行,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修身养性日常的生活中去,要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合乎道德标准,这才是“君子之学”。而“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学了之后,挂在嘴上,夸夸其谈,既不通过思考,也不见之行动,“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虽然荀子的所谓行只限于修身养性,因而有《修身篇》中“学至于行而止矣”的论述,但修身养性正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君子之求。我们现在可以理解为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
    荀子关于学习心理的论述在《劝学篇》和其他著作中还有很多,这些闪光的思想财富历久弥新,穿越时空的隧道,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作者:刘纯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