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学科教学的逻辑辩证与哲学构成(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9:11:19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法国学校德育主要采取以公民道德课为主、其他各科为辅的方式进行。在公民课中主要进行个人道德教育、国家和社会公民教育、国际公民教育。而在地理、历史、经济、美术、体育、自然科学中也渗透和贯穿着德育的培养,强调学科课程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真理和实事求是方面起作用。 英国学校的德育称为“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做平常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道德教材编制新颖、生动活泼,以现实生活为主题,注重使學生能掌握各种生活技能。 日本学校德育的内容较为广泛,除了传统内容外,还与时俱进的添加了如个性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日本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及培养方法非常丰富。“公民课”了解社会,进行政治和法制教育。“道德必修课”培养道德实践力,重点培养创造力、判断力、思考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上。文化课称为“真理教育”,意在掌握真理,对事物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方式。“特别活动课”提供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活动,促进集体、社会意识以及个性的形成,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和创造力。“安全课”旨在培养良好心态和互助精神。“友爱课”使理解人格尊严,消除偏见和歧视。“垃圾课”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乡土教育课培养热爱故乡的真挚情感。此外,还大量地引进和学习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并在各学科中融会贯通,形成崭新的个性教育。 2.1 教学内容的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意各学科的性质、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做到学科与德育内容的和谐、有机融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反映社会变化,把握时代脉搏。如数学中蕴含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关联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深入挖掘这些因素,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国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人的本分。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史料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如《墨经》、《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记载的大量数学知识,结合圆周率介绍祖冲之的事迹,通过学习二项展开式认识杨辉三角。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光辉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向学生展现数学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如航天、国防、工商业等处处都会用到数学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例如,关于圆周率,《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刘徽从圆内接正六边形,一直计算到 192 边形,得出圆周率精确到两位小数的近似值 。后来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应在 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 6 位小数的历史伟人。秦九韶《算书九章》中系统地叙述了求解同余方程组的一种方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在 18—19 世纪,欧拉和高斯分别得到了与秦九韶相同的定理。此外杨辉三角形的发现,要比帕斯卡三角早四百年。自然课中可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们懂得爱护自然。 2.2 教学方法的渗透 道德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全方位的渗透在学校工作中,学校要形成全员德育意识,每个部门都是德育单位,所有人员都是德育工作者,既服务又育人,用自己的品德、智慧和人格魅力去教育和熏染学生。在道德教育中,陶行知提倡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互学,要求师生共同生活,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在晓庄,陶行知亲自到田间劳作,打扫卫生,和老师们一起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形成了晓庄良好的道德风尚。 在教学方法上,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德育渗透方法。方法虽有异,但效果趋同。如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以史感人;地理课以图示人;语文课以文服人。集体主义教育,音乐课合唱训练中,众人同唱,各司其职;在体育集体项目中,既要发挥个人能力,又要重视同伴协作。小组合作学习有益于道德精神的培养,相互帮助、启发,养成尊重知识和他人的作风,通过集体研究,培养进取精神;讨论与争辩,加强平权意识。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机智,掌握分寸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 2.3 教学环境的渗透 优良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影响师生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激发上进精神,提高自身修养,养成高尚的道德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校园环境的美好有利于促进德育效果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创建一定的情境意识和特定的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以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情境的创设正是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在主体与环境相统一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陶行知先生当年就认识到校园环境的重要性,认为学校要成为艺术的环境,实现校园设计和人际关系的审美统一与和谐。晓庄师范,坐落在南京的劳山脚下,山明水秀,绿树成荫,校内会议室、图书馆教室和宿舍等依次排列,新颖对称。学科教学着手于课堂情境创设,也可收获德育的效果。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生活的“形”与课堂中的“数”相结合,理解数形关系,在自然常识课中创设探究情境,发展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激发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热情。音体美等学科由于本身具有丰富的形象性,我们很容易把想象与学科技巧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2.4 教学活动的渗透 道德规范来源于生活,只有当个人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时,才能对道德规范所包含的源生活内容和意蕴获得切身体验。学校不仅传授道德知识和认知能力,更要发展道德情感,达到“知情意合一”,在实践中生成新道德。德育在于培养人的德性,而德性来自社会生活规范,必须通过实践活动促进情商的发展,使学生以开阔的心境去面对生活。 陶行知先生在办学实践中倡导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指出: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现今学校中所通行的修身伦理,很少实行的机会;即或有之,亦不过练习仪式而已。……知识和品行是分不开的,读书和做人也是不能分隔的,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不可。他认为,品德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特点,传授道德知识为第一步,而更为重要的是把道德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应当运用教学做合一原理,围绕做这个中心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修养品德,在实际行动中学会做人,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和修养。陶行知抓住行知的转化,完成了知行统一的德育过程。 如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也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概念很多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如法则、公式、定理、公理许多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和应用的。正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观点。如通过讲解“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反映事物间存在的联系转化的观点;通过分数与小数,正数与负数,直线与曲线等,反映了对立统一的观点;三角函数、函数与图象这些内容把数学的两大基本要素“数”与“形”统一起来;数学问题的解决,总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或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间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立数学模型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所在,解答应用题,就是一种建造数学模型的过程,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选编应用问题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为数学模型,培养建模能力。 现今,学校德育课程化己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且表现出系统性、知识性和有序性。从各学科课程设计开始就把德育的目标落实到课程结构、目标、内容和评价等指标体系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所教学科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使学科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德育。作者:刘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