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中国精神的意义性逻辑和哲学省思(1)

马克思提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可见,作为民族文化信仰的重要组成,中国精神所蕴涵的文化性和实践性是统一的,中华民族所倡导和追求的民族复兴实践,具有形而上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中国精神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蕴涵多重意义的哲学性省思;同时,对于哲学省思,也非纯粹的出于哲学的偏好,而是基于哲学性的理解来重新审视中国精神的多义性和多重属性。当我们将中国精神作为哲学范畴概念来研究时,“中国精神”将是民族复兴实践性和时代性的具体体现,更是需要从其内涵性理解中来重新发现。
    一、中国精神的内涵
    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文明的交互与冲突,对“中国精神”的自觉研究更是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所激发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与自省。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近代中国的发展,有识之士能够清醒的意识到,民族危机下的文化危机是激发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不竭源泉。悠久的历史文化,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全国过去和未来进行联结的时候,拥有深厚文化传统的中国精神,在面对现实性问题和未来理想的冲击中,又会经受抽象性的曲解考验。正如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已经成为民族文化危机的重创,研究并重新衡定中国精神的内涵及哲学本体,将成为当前中国知识界必然面对的首要问题。辜鸿铭从中国人的精神入手,就新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影响,再到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价值研究,统属于“中国精神”哲学研究范式内容。马克思提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对于中国精神的内涵及挖掘,必然需要结合中国的现实基础,从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自觉中来全面把握中国精神的哲学本体和精神实质。
    近代中国对“中国精神”的文化自觉,印证了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往往是在异常沉静,甚至是忧患意识中获得,我们对中国精神的立场与认知,正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世界性视野的现实期许,也只有在这种沉静且忧患的思想前提下,才能够客观而全面的审读这一宏大的意识形式,保持真切的独特视角。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强国富民的中国梦,而实现中国梦,必然需要从中国精神的挖掘、弘扬和传承中来促进梦想成真。因此,研究中国精神,立足中国的特定国情,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内在统一上,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当代中华民族具体实践,重新阐释和明确“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质。在《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而对于“中国精神”的理论研究及发展导向,将成为当前学术界集中探讨和挖掘、整理的核心问题。综观中国精神的研究实践,主要呈现三种研究路向:一是从中华传统文化视角来理解和明确“中国精神”;二是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实践来深化和阐释“中国精神”;三是借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精神,从文化自觉上来践行现实发展与文化精神的统一。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就“中国精神”的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有学者围绕中国精神的形成基础展开探讨,也有学者将中国精神的构成要素进行挖掘,还有学者从中国精神的价值取向、建构模式上来进行梳理,还有学者从中国精神的科学发展与全面弘扬上展开实践。无论是当下还是以后,对中国精神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认知和学术资源,但总体来看,更多的学者将视角投放在知识性和形成性范围内,对于中国精神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突破意识形态束缚中,如何开拓多元化价值追求,以中国精神的文化根基来重塑民族精神,如何从追求创新、超越自身发展中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精神信仰融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路径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也是中国精神民族性、文化性、价值性、信仰性的多重多义的整合。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夙愿实践中,归根结底是在实践中来改变自我、改变生活、改变世界,从实践意义上来强调中国精神的文化性与实践性属性的统一,更需要从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中精神具体实践进行融合。
    二、中国精神的构成及活的传统
    1、中国精神的文化构成
    梁漱溟先生在探讨文化的意义时提出“样法”概念,对于什么样的文化传统,从而决定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及实践道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儿”,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中国精神源自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更是统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性、现实性、真实性的关键。中国精神正如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股劲儿”,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华夏儿女共同的“根儿”。因此,认同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就是承载中华民族“样法”的具体体现,是构成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从中国精神的内涵体系来看,如何发掘和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从“精神基因”上来挖掘“活的传统”?对于基因,生物学上是构成生命的基础单位,而对于“精神基因”,中国精神同样需要“精神基因”来保持文化的活力。中华民族在精神传统中的基础、最基本的精神基因又是什么?翻看中华的文明历史,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道德境界中的“止于至善”、政治伦理中的“治国修身平天下”、以及天命精神中的“各正性命”等思想,都是中国精神的最优秀的精神基因。从这个意义来看,对于当下中国,从中国精神的“精神基因”构成上来审视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性,更需要从强调“精神基因”中来恰当的提炼“活的传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