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道德的”马克思主义还是“非道德的”马克思主义(1)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关于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分歧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性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理解,也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的评定。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主要在英国和美国兴起的又一马克思主义思潮。这一思潮的出现为在马克思主义道德悖论问题上也提出了各个自己的看法,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内部形成了关于马克思的道德悖论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主义以伍德和米勒为典型。 
    艾伦·伍德继承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道德问题争论,早期的伍德以马克思反对正义的观点拉开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此问题的序幕,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内部形成马克思反对正义与马克思赞成正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伍德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正义是一个法权概念,内在与特定的生产方式,不能作为人类理性抽象地衡量人类行为、制度或其他社会事实的标准,因此伍德认为马克思是反对正义的,对正义和权利持批判的态度。伍德在《卡尔·马克思》一书中突破了以往只限于正义讨论的局限,将主题扩展到了总体的道德。他对善做了道德与非道德的区分,得出马克思非道德主义的观点。伍德其理论之合理之处在于揭示正义、道德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而不足之处在于过度强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利益理论并以之拒斥正义、道德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 
    米勒在其《分析马克思——道德、权力和历史》一书中,说明了马克思的批判哲学及其关于正义、公平和道德的观点,并将其作为评判社会制度的基础,力图消除那种普遍的偏好即将马克思理解为经济决定论或技术决定论的错误思想。他曾说:“然而,马克思的观点空间在哪些方面不同于道德,人们又是鉴于何种理由认为马克思违背道德?。在追问这些问题时,马克思对作为社会和政治选择基础的道德的反对就被证明是复杂的、有说服力的和人道的,虽然从某种重要的意义上说是反人道主义的。而且,正是因为它以马克思社会理论的诸多方面为基础,所以它也为许多非马克思主义者所接受。无论马克思的观点是否最终有效,它都应该有一个目前还不具备的身份:一个在深思熟虑的道德讨论中必须加陈述的标准选择。”[1](P.14-15)“总之,我将批判经济决定论者的解释,因为他们妨碍了人们去理解马克思在道德哲学和政治理论方面的洞见。”[1](P.7)接着米勒还列举出了四条拒绝道德的基本主张:“1.大多数人的不同需要与少数人的不同需要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冲突,即平等的终极标准将使人们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2.有效变革的策略需要阻碍而且有时需要暴力,这两者与主张平等关心所有人的明确观点不符。3.在历史进程中,正常的人们都有着深刻的道德差别,这些差别不是因为不理智或无知造成的。同样在今天存在着相冲突的善的概念,它们不能通过合理的劝说而得到解决。4.在长期与短期之间的冲突、文化与所有人最小福利之间的冲突、生产与休闲之间的冲突,这些音容有时如此尖锐,以至于没有一套基本制度是最好的。只有历史变迁才能消除这种冲突。” [1](P.91) 
    米勒用另一种方式描述马克思思想中的悖论:在宽泛的意义上,马克思是一个道德学家,有时甚至是一个态度坚决的道德学家;但马克思又经常公开地抨击道德和基本的道德概念。米勒认为传统哲学在论及道德的时候主要涉及平等、一般规范和普适性,从这个标准来看,马克思的哲学与道德无关。但米勒相信马克思的道德哲学是“正派的”(Decent),因为马克思成功地把握住了狭隘的自我利益与本然的道德之间一直被忽略的广大区域。那么所谓“正派”的道德哲学与传统道德观点有什么区别呢?米勒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其一,马克思不是为所有人而是为人们中的大多数,即工人阶级指出一种在进行社会和政治选择时可以作为指导原则的政治道德;其二,马克思对特定的社会安排的论证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各种各样的善的基础上,比如自由、自我表达、互惠、避苦等等”;其三,马克思为我们提供的办法是取消道德,代之以一种由特定经验和交往产生的品质典范,比如爱、愿意为素不相识的人做出牺牲等。 
    可见,伍德与米勒并不是“反道德”的,而只是“非道德主义”的。他们拒斥的是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或工具性的道德。但是这种代替旧道德的新道德他们二人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详尽的阐发。这也就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与伍德与米勒的马克思的“非道德主义”相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另外一些学者持另外一种见解认为马克思是有道德理论的,他们从各个方面阐发了各自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主义”的观点。其中包括柯亨、布伦克特、凯恩、布坎南、佩弗等。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主义” 
    以柯亨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主义”在于挖掘了正义、道德的某种非意识形态性和在批判资本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却执迷于自然权利。柯亨与伍德针锋相对,在伍德的著作《〈卡尔·马克思〉的书评》一文中写道:“按照资本主义的标准,资本家不是盗窃者。但是资本家确实是在盗窃,马克思一定是这样认为的,资本家在某种适当的非相对的意义上是盗窃者。一般而言,盗窃就是不正当的拿走了别人正当拥有的东西,盗窃就是做不正义的事,‘基于盗窃’的制度就是不正义的。”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应该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问题。 
    布伦克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元伦理学。他声称马克思不是道德哲学家,但他有道德理论。马克思反对的是道德主义和责任伦理学,却追求一种建立在自由之上的美德伦理学。马克思的道德理论是他的科学观点的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元伦理学。在《马克思的自由伦理学》中,布伦克特重新解释了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步,布伦克特重新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他认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生产力不是与生产关系分立,而是两者互相结合形成了生产方式。所以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不是生产力而是生产方式。第二步,布伦克特重组了生产方式的内容。众所周知,马克思把劳动力看作生产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包括技巧、培训、专业知识和经验。除了这些,布伦克特把道德和价值观也加进了生产力的名单中,成为与技巧、培训、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列的重要的生产力的重要元素之一。他认为如果科学技术以及某人为将来工作所做的训练可以成为生产力的组成元素,一个人的道德结构和价值观在他的工作中也起了作用,也应该被看作是组成要素。通过这样的改造,道德就成为生产方式的组成部分由社会意识转变成社会存在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