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论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2)

非理性主义的出现虽然动摇了理性主义的主导位置,但是西方理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的传统,并没有因为非理性主义的出现而终结。在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矛盾中,两者都在寻找一条为自身找到归宿的路径,而后现代主义在对理性主义的彻底瓦解过程中确是飘忽不定的,不停地对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进行解构。 
    三、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比 
    (一)本体论 
    在传统哲学的理论思想中,理性是一切存在的根本。人可以利用自己的理性解释自然世界,探求一切的本质寻找真理。本体论方面,理性主义者认为宇宙万物的存在、成长过程都有规律可循。人的理性能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内在缘由,因此能准确认知世界。固然理性主义哲学家们都承认事物存在内在规律,但是对于其具体理论解释却各持己见:柏拉图用理念论解释存在,认为是理念构建了现存世界;笛卡尔在普遍规律的背后寻找出一个存在者——也就是上帝,并用这个全知、全善、全能的存在解释一切,作为一切的根基;黑格尔追求历史规律性,用辩证法肯定了精神自我的规律性,主体通过理性指导一切实践活动。 
    情感、情绪、激情、意志、欲望等非理性因素,在非理性主义理论中作为源于人的生理本性的因素存在。非理性因素更像是人的动物性本能的延伸,一种无序的、随意的、零散的不可控因素对人的影响,让主体本能地追求享乐,做出非理性的行为。意志作为世界存在的来源,一切的事物都显得充满活力,生生不息的。而后现代主义则是把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推向极致,延续着非理性主义之路走得更深更远。 
    (二)认识论 
    传统哲学主张用理性的方式认识世界,例如概念、推理和判断等,在他们的观念中真理不会因任何外在的因素而改变。而非理性主义则是通过人的直觉、本能、体验去直观世界,把主体的感受、情绪、想法作为世界的本质来认识,把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看作是非理性因子的活动,强调直观感受。后现代主义在非理性主义的基础上更深一步地否认现实存在物,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所有的事物都没有被认识的必要,甚至是历史也是断裂的发展,彻底的否定消解理性主义。 
    传统理性主义认为一切表象背后还有真理的存在,坚信人们有了理性就可以认识世界,对真理的存在深信不疑。认为人是一切的行为的最终目的,追求人的幸福、权利等。非理性主义强调通过人的观察来认识世界,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视角就会看到不同的真理,就像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后现代主义认为一切都处在流动变化之中,否认事物背后真理的存在,对待现实只能是游戏的态度,而且没有必要制定规则的游戏。 
    (三)历史观 
    传统理性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像一条不停前进的线路,既有方向又有路径。理性主义者对历史的发展持有乐观的态度,科学技术属于人类促进历史进步的一种手段。当然,除了利用科技手段之外,还有一种至关重要的手段——理性。正是通过人的理性力量的运用,自然界才能得到应有的改善,从而进一步推进社会发展的步伐。 
    然而,非理性主义的历史观却不再延续理性主义者的乐观态度,他们否定历史的规律性与前进性,甚至否认人类的存在。对待科学技术、理性和人类社会三者的态度,非理性主义者则和理性主义者恰恰相反。在非理性主义者看来,理性并不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只有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后现代主义那里,社会历史的发展被看成是断裂的、凌乱的、无规律的过程。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后现代主义者只是割断联系,他们自称要持存的全部就是断片”[4]福柯的历史观理论是最能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中心思想,他认为要做历史分析,其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对不连续性的探究。 
    总之,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作为一对矛盾式的存在,研究者们必须正确把握两者内在的辩证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要求的那样,只有正确认识矛盾双方,才能在矛盾中稳步前进。当然,研究之外的实际生活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只坚持理性会让人的生活乏味、枯燥、死板,只坚持非理性的方式会使人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无规范无秩序。因此,充分明晰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在哲学研究或现实生活中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作者:李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