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哲学思考(4)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中国人,特别是某些所谓“公知”心甘情愿做“香蕉人”(面黄心白)!甚至于他们不仅是自己心甘情愿做“香蕉人”,还恨不能所有人都做“香蕉人”,为此,他们真正是不遗余力!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9]现在很多人正是在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他们千方百计地摧毁中国人在长期历史发展塑就的仁人志士形象,从孔夫子到毛泽东,从屈原到岳飞再到文天祥、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都无一幸免。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制造越来越多的“香蕉人”。 
    习近平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的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只有全民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心,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才能保持民族主体性。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是行尸走肉,一个民族抛却传统文化也就没有民族魂,没有了民族精神。习近平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0]中国人不仅要享有现代文化,更要保持民族主体性。大学只有在民族文化现代化中做到保持民族文化主体性,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使命。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与中华民族的世界使命。 
    越是民族就越是世界的。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辩证运动中实现。未来人类文明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在基本共识基础上的多样性民族文化同时呈现,每个民族都应该贡献出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做贡献。中华民族要想真正为人类文明做贡献,就必须学习人类先进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同时,也要保持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更要创造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全球化使地球成为人类居住的一个村落,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文化的全球化不是文化的单一化,不是某一个民族的文化取代各民族文化一统天下,而是各民族文化在遵从维护人类共同生存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呈现出尽可能多的样式。从亚洲投资建设银行到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带一路的设计,是中国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争取话语权的举动,也是中国为构建世界新经济秩序所做的努力。中华民族之于人类文明发展绝对不能仅仅是提供“中国制造”,还必须为人类文明提供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和理论、中国的智慧和文化。 
    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既要看这个民族的文化与人类价值共识的契合程度,更要看这个民族文化的个性,完全与其他民族文化契合,没有个性的民族文化自然消失在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中。同时,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独立性,也是保持自己民族文化健康发展的不二法门。在全球化的文化竞争中,只有具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才真正具有竞争力,一个民族必须具有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竞争力才能率人类文明之先,引领人类文明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既要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又要创造具有鮮明中华特色的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也才能够真正可以自豪地说肩负起了推进人类文明的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是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共产党对大学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既要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办好中国特色的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作者:黄云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