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哲学思考(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是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放到主客体的对立统一中认识得出的结论。大学建设不能不尊重客观实际,中国有数千年的文明,创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拥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大学要传承文明,当然不能忽视中国文化的特色。习近平将辩证思维运用于解决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问题,强调中国大学建设既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又要创建中国特色大学。 
    其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中华民族在追求民族文化现代化的社会实践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也是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成就。20世纪70年代后期,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揭开了中国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序幕。正是遵循着一切从社会实践出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奋进,不仅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取得骄人成绩,在全世界经济发展普遍疲软状况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2011年中国GDP仅次于美国,达到世界第二,在社会政治、文化建设方面也不断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而且总结实践经验,成功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落后民族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新途径。 
    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都是成功的。因此,习近平强调我们应该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講话中,又强调我们要有民族文化自信。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创造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他说:“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5]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理念与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创办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才能真正创立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毕竟大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只有真正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找到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各种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也才有足够的理由保持民族文化自信,因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毕竟不能仅仅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而更应该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化的自信。 
    再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以实践为本体,强调在主客体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世界,将哲学本体论与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统一起来。辩证思维强调既要重视矛盾的普遍性,也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理念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所强调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思想。 
    所谓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物矛盾普遍存在,不同事物的矛盾性质有相同性,即共性;所谓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个事物都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性质,即个性。矛盾个性与共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列宁说:“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事物都不能完整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6]。 
    现代大学诞生于西方社会,大学在西方社会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西方社会创造了成功的大学办学模式,取得了丰富的大学建设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全世界各民族进行大学建设提高宝贵的经验借鉴。但是,在借鉴西方大学办学经验的过程中,也必须甄别哪些经验是大学建设的普遍性规律,哪些经验在其他民族大学建设中不具有可复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统一的理论告诉我们,大学建设既要尊重人类大学建设的普遍规律,也要注重民族文化的特殊性。 
    中华民族有自己悠久独特的历史,创造了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中国有一系列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社会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与其他民族现代化的问题有共同点,更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幅员辽阔,社会发展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表现出不均衡;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每一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国社会人口众多,人口素质参差不齐。现代中国社会的问题不仅是前现代化社会的问题,同时还有现代化社会的问题,甚至有后现代化社会的问题。在其他民族那里,不同历史阶段才会面临的问题,在中国现实中同时存在。在这里时空转换,长期的历史在中国现实中压缩为同时的空间存在。中国的问题需要用中国人的方式、中国人的智慧,创造中国人特有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国的问题需要培养拥有中国特色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主体去解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必须立足于其上的社会实践基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建设的价值论依据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1]也就是说,要上升到中华民族复兴、在民族复兴中保持民族主体性、民族文化自信的高度去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性。 
    首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