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五德":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1)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7:11:45 北京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对儒学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价值的认识也大为改观。现在,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企业,从电视台到图书馆,到处在讲儒学。儒学已从百年衰微走上了复兴之路。但儒学的根本精神与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当今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认识儒学核心价值观,又如何以简明通俗的语言予以概括使之广泛普及、深入人心?这是亟待讨论的问题。 儒学核心价值认识史的回顾 自儒学诞生以来,儒家对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表述代有异同,可谓有常有变。孔子提出了20多个道德伦理范畴,如仁、义、礼、知、圣、孝、悌、忠、信、中、和、敬、宽、敏、惠、勇、温、良、恭、俭、让等,但讲得最多的是仁与礼。孔子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仁本礼用”。孔子的孙子子思,提出了以“仁、义、礼、智、圣”为核心价值的“五行”说,又有以“圣、智;仁、义;忠、信”为核心价值的“六德”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和子思的“五行”说,而以“仁、义、礼、智”为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念,并断言“仁义礼智根于心”。荀子虽然批评思、孟“五行”说,但他最推崇的还是孔子,并继承了孔子的核心价值观。如说:“仁义礼乐,其致一也。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礼,然后义也;制礼反本成末,然后礼也。三者皆通,然后道也。”又说:“道也者何也?礼义、辞让、忠信是也。”可见荀子在核心价值观方面与孔孟并无根本性对立。 到了西汉中期,对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概括起了重大变化。大儒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抑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建议,从而使官方统治思想从秦始皇尊法、汉初尊道转变为尊儒。董仲舒在“尊孔”旗号下综合儒墨道法与阴阳五行思想,用“王道之三纲”与“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的核心价值观取代了先秦儒家的“仁本礼用”与“五行六德”之说,于是形成了主导封建社会近2000年的核心价值观——“三纲五常”论。这个“三纲五常”论,因其符合封建统治者维护纲常伦理、稳定社会秩序的政治需要而受到历代专制君主的青睐。它虽然属于儒家之说,但实际上已偏离了先秦原儒的道德人文精神。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五四”运动提倡民主科学以后,那种为君主专制服务的“三纲”思想乃受到严厉批判而被时代淘汰,但传统儒学的“五常”思想并没有丧失核心价值的地位。 “一道五德”论的思考方向 在儒家理论系统中,“道”是集政治、伦理、道德于一体的主宰性观念。它有道路、原则、引导、学问、境界之义。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以“道”为根本之德,作为人生根本原则、政治理想和治国安民的战略。“德”指对“道”的体悟、实践,是“道”的具体表现形式。儒家所论道、德关系实质上是体用关系,道是根本之体,德是道之体现,或曰道体之用。在这一思想观照下,我所谓的“一道五德”,即指儒学的根本大道及体现根本大道的五大德目。 那么,儒家的根本大道是什么?在儒学诸多价值观念中,有没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念?我认为,这个最根本、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念就是“仁”,儒家的根本之道就是“仁道”。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就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的确立,是儒学道德主体性特性的确立。孟子说:“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这是对孔子根本之道的最精辟的概括。 “仁”的涵义丰富多彩。其基本内涵,第一是人,所谓“仁者人也”,有道之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第二是德,所谓“仁者爱人”,就是有道者的根本之德在于爱一切人;第三是根本之道,《中庸》引孔子之言云:“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政治的要义在于以人为本,衡量人的标准是看他本身的道德境界,而修养道德的根本原则在于实践仁道。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说明“仁”是内在于人的心理自觉。但这种心理自觉,并非先天具备,而是后天修养而成。“克己复礼为仁”,就指明了通过自我修养回归礼义最终达到“仁道”境界的修道方向。 儒家以“仁”为根本之道的理论主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儒学特质。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承认人的生存发展权,就必须承认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宰权,就必须承认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人民。儒学民本思想在君主专制时代是“君以民为本”,但从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后,其性质发生了变化,即已具有权力来源于民、君是人民请来为民服务的民主启蒙性质。其逻辑的发展必然是从民本走向民主。 “仁”与其他德目的关系如何?先儒早有论述。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孟子说“仁者无敌”,宋儒程颢说:“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可见,在先儒看来,仁与其他德目是体用关系。因此,我们将“仁”作为儒学根本之道是符合传统儒家对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知的。 关于五常大德,愚见以为,从立足于当今时代的精神需求、同时又最具普世性意义而言,则以“义、礼、信、和、敬”来概括儒学“五常之德”比较恰当。 义:“义者宜也”。“义”的本义是指合乎“仁”的行为,是“仁”的体现。“义”在儒家道德伦理系统中的基本涵义,就是立足仁道,追求合理、适时、正义、公正。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怎样看待中国哲学对日本哲学的影响
- 下一篇:哲学何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