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科技实践背后的生态伦理反思(2)

(三)生态问题产生的城市化因素 
    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城市化的发展,而城市化的发展严重破坏了传统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并最终引发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空气永远不会像乡间那样清新而充满氧气……结果身体和精神都萎靡不振,生活力减弱……一切能使空气变得更坏的东西都聚集在那里了……大城市……里的脏东西和死水挂对公共卫生总要引起最恶劣的后果”。人在发展自我的同时,没有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造成当今生态问题凸显的重要因素。 
    三、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关于人类克服生态问题的基本途径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了人类应加强对自然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提出了人类克服生态问题的基本途径。 
    (一)变革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既批判了资本主义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又为人类指出了克服生态问题的制度取向。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实现人与自然矛盾真正解决的社会制度,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共产主义能克服私有制造成的人的自我异化,使人重新回归自己的本质,从而克服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二是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克服了生产过程中的人为障碍,进而克服了对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三是共产主义社会克服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人成为自然界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克服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了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 
    (二)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他批判了传统发展观导致的人的发展与自然基础互相对立的现实。传统的发展观割裂了人的生态属性,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极度异化,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和自然界的贫困化。为了克服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与对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发展观的局限和不足,树立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型发展观。 
    (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不依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能带来灾难”。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要摆脱生态危机,就必须尊重自然,摒弃蔑视自然的错误态度,树立人与自然生死相依、休戚相关的生态意识和道德情感。人类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必须坚持能动性和规律性的高度辩证统一。作者:郁丛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