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视域下安顿心灵的方法及其意义(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41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比之于道家,儒家则更多地将情感视为心灵安顿的正能量。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仁者“爱人”,“仁爱”是儒家情感哲学的核心,因为儒学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仁学,儒家最为关心的道德情感就是仁爱。仁是从抽象层面来讲,而爱则是从具体层面来说的。这个“爱”属于复杂的社会性情感,如蒙培元先生所说:“仁的本来意义是爱,这是人类最本真最可贵也是最伟大的情感,可视其对象、范围不同而分为不同层面。首先是爱人,而爱人又从爱亲始;其次是爱物,爱生命之物,进而爱整个自然界,这也是仁的重要方面,决不能将仁仅仅局限在‘人间性’这一层面上。”爱既然是人类最本真最可贵也是最伟大的情感,必然也是人类心灵安顿的正能量或者说是强大的推动力。孔子和孟子都是极富爱心的哲人,《论语》中“爱”字凡九见,如“节用而爱人”“泛爱众”、仁者“爱人”等;《孟子》中“爱”字则出现四十次,显然是一个更为重要的范畴,甚至也可以这样认为,《孟子》一书的基调就是一个“爱”字。而孟子讲“爱”又以“恻隐之心”即“同情心”为主体。孟子将“仁”与“恻”即仁爱与恻隐紧密结合在一起,《孟子·公孙丑上》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乃是行仁的端始。“恻”字最早见于《易经》井卦九三爻辞:“井渫不食,为我心恻。”“为我心恻”的“恻”,指悲恻的情感,表现出既对遭难者的同情,同时自己心中也深感难过,这是悲痛和恻隐混合在一起的复杂情感体验。由此可知,孟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之说,也滥觞于《周易》。而羞恶、辞让、是非亦即义、礼、智等道德观念的端始。仁兼四德,所以恻隐之心当为儒家道德观念的最重要和最深切的道德情感体验,像孟子远庖厨,闻禽兽之声而不忍食其肉,就是作为自古以来表现同情心的经典例证。孟子所谓“善端”就是道德情感,没有道德情感在孟子看来就不能算人。人具有四个善端,就如同人具有四体。因此,“仁恻”作为最能体现“爱”的道德心理观念,它不仅存在于个人的内心世界中,更重要的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活动中,特别是强势群体或个人,在对待如是群体和个人时,就显得格外重要,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黏合剂。“爱”的力量是伟大而崇高的,甚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但真正能够体验它的深刻内涵,并且身体力行,才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我们知道唐代的“贞观之治”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最辉煌的典范,这其中孔孟的仁爱思想所起到的历史作用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尚缺乏对这方面的研究。当我们今天在深入探讨心灵安顿的问题时,一定要挖掘“仁爱”思想在其中所起到的历史作用,以为今人所汲取和借鉴。当然,孟子对于“恻隐之心”的高扬,既是对《周易》中“心恻”观念的继承,同时也是对儒家仁爱思想做出的新贡献,那就是指出了仁爱思想的核心就是“恻隐”。著名心理学家张耀翔先生说:“仁爱生于同情,别于一切自私情绪。”显然,“恻隐之心”这个“人皆有之”的所谓“善端”,是人类最本真最伟大最可贵的情感之中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孟子的这一仁爱恻隐的思想在心灵安顿中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探究。 老庄孔孟关于心灵安顿的方法问题确实做了大量的论述,我们以上就其中几个最为关键的方法进行了阐发。可以看出,其作为中国古代有关心灵安顿方面论述的活水源头,对后世的影响的确是不容低估的。 三、余论 从以上我们对中国古代哲学中有关心灵安顿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其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以古喻今,也不能不引起今人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社会环境与社会现象都是纷繁复杂的,一个人如果想健康快乐地生活首先要适应社会坏境,与周围人群和睦相处,先贤所提出来的一系列防止心灵困扰和安顿心灵的办法,还是相当周到和全面的,的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然,我们今人并不能也不会完全照抄照搬古人所说的一切。因为,毕竟“往事越千年,沧海变桑田”,时代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能去做胶柱鼓瑟、刻舟求剑的蠢事。老庄孔孟他们的处世经验既有特殊性也有一般性。特殊性就是他们身处乱世,所以就会处处谨小慎微,否则就可能遇到杀身之祸。而我们今天生活在如何实现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尽管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甚至是千难万险,但毕竟还是不能和老庄孔孟的生活环境同日而语。但是,老庄孔孟安顿心灵的经验、理论和方法中还具有很重要的一般性原则。诸如淡泊、宽容、谦下、守柔、制情、仁爱等等,恐怕还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这是因为不论到了任何时代,只要是活着的人时时刻刻都会具有心灵不安定和困顿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这也是实实在在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不用一一举例,新闻媒体经常有因为各种各样心灵困顿而发生的自杀和他杀等等恶性事件的报道。当然,这是较为极端的例子。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一些琐事杂事引起我们内心发生烦恼、苦闷等不适甚至痛苦的情况,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所以,如何汲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安顿心灵的经验、理论以及方法,确实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在结合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下,按照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包括自己的情感类型,性格特征等等),有的放矢地对照先贤所说的去做,才能真正安顿好自己的心灵,从而能够做到心灵诗意般地栖居,让自己获得美好温馨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休闲: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视域(1)
- 下一篇:老子的"道法自然"与按科学规律办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