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静谨慎的"老头子" 老子和《老子》(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2:11:10 北京晨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老子在描述完得道之人后,用了两个反问句做了总结:“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是说只有得道之人才能以“静”的功夫使污浊变清净,以“动”的功夫使安逸变生长。“静”和“动”是对立的,也是互动、互根的。“静”到了极点就变为了“动”,“动”到极点就变为“静”了。“动”和“静”是促进生命生生不息的两大动力。在动荡不安的时候要修炼“静”的功夫,在安逸不进的时候要修炼“动”的功夫,当然两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是合在一起的,或者是“内静外动”或者是“外静内动”。总而言之,精神的清净、心灵的淡定是生命修炼的总纲,所谓“动”绝不是心灵的浮动,而是建立在心静基础上的外在运动。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语译】 达到极度虚无,守住极度清静。万物一起生长,我因此观看它们的往复回归。万物纷纷纭纭,各自回归到自己的根本。回归根本叫做“静”,这就叫做回复本来状态,回复本来状态叫做“常”,了解常道叫做“明”,不了解常道就会轻举妄动而招来凶险。了解常道才会包容,包容才会公正,公正才会周全,周全才会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会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会长久,终身不会有危险。 【感悟】 这一章开头讲了一种十分重要的修道功夫——“致虚极,守静笃”。“虚极静笃”是一种得道的境界,“虚静”容易到达,但“虚极静笃”却很难达到,需要长期的修炼。按照道家内丹派的说法,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个阶段以后才可以达到这个境界。按照佛家的说法,叫戒、定、慧三学,先要五戒十善,然后“入定”,“入定”就是要达到“虚极静笃”的境界,这时候就会有大智慧出现。你可能会说那怎么可能呢?怎么不可能?因为“虚极静笃”其实就是进入了潜意识状态,潜能状态。人的潜意识占到了95%到97%,人的意识只占到3%到5%,潜意识储存着潜能,潜意识能为你释放出让你难以置信的潜能,所以说人的潜能可能有90%以上一辈子都没开发出来呢。我们的潜意识里储存着我们听过的、看过的、经历过的所有的信息,还有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信息,有我们的祖先本来具备,但后来却消失的各种潜能,平常它们不会浮现出来,只有在你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比如极度危机的状态下,你的潜能才会发挥出来。当然我们不可能以生命为代价来开发我们的潜能。“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老子教导我们开发潜能的最好办法。在“虚极静笃”的时候,用的是右脑思维,是直觉、体悟、灵感的思维。禅宗的“参话头”就是在这个时候的一种开发智慧、开发潜能的方法。儒、释、道三家共同的修行方法,如果用一个字来说,就是“静”;用两个字来说,就是“虚静”。你们发现了没有?虚静要达到极点,才能开发和释放潜意识中的潜能。如果你能学会这种方法,你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是老子发现的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作”就是发生,可引申为运动变化。“复”就是回复、回归、循环往复。万事万物的规律就是“各复归其根”,比如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接着又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永远是循环的。万事万物、芸芸众生,最后都会回归到根上去。你看树木长高了,长得很高很高,但是到最终,树上的叶子还是要落在根上;人活得很久了,年纪大了,就有一种思乡之情,最后都想“入土为安”。我们人都是从无中来的,最终还回归于无。回归本根就叫做“静”,这个“静”是指万物本根、本性是虚静的,同时还指掌握万物本根、本性的方法应该是虚静。按老子的话来说,这个本根、本性就是“道”,因为“道”是一个总根源。“归根”也就是“复命”。(老子和《老子》张其成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浅谈量子力学中的哲学思想
- 下一篇:道体商用之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