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医学的哲学思想意蕴(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5:11:41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传统医学的哲学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各民族传统医学历史悠久、理论精深、诊治技法灵活、组方用药考究,各有特色又自成体系,为保障中华各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伟大贡献。但也应该承认,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历程与西方近现代医学迥然不同,始终围绕着病证诊治和解决患者实际问题这个中心,集中古代纵横向所有的智慧,并借助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建立了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体液学说”“气质学说”“物质学说”等理论为核心的医学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充满了技术科学和经验科学,这个体系特别是“中医”体系和其所体现的“中国哲学”一样,代表了当时世界经验医学与哲学形态的最高成就,是中国传统医学先贤们世世代代集体努力的结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发现以还原论为基础的理论科学和基础科学研究的踪迹及其所作出的贡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能将自然界的多样性统一抽象为客观的物质性,而是普遍用形象化的、具体的物体或运动形式来描绘和解释现实世界。有的用一种物体及其运动方式,有的用两种或多种物体及其运动方式来解释大千世界,因而就形成了所谓的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这些哲学理论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在同时期古代中国的许多民族传统文化中都存在,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中医”还是前述其他民族传统医学在其构建理论体系时几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多元论哲学。“中医”和蒙医采用的是五行学说,有些民族传统医学比如维医、藏医则采纳四元学说,对比一下五行学说和四元学说的本质,不难发现其实它们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首先,这两种学说均产生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相同阶段,且处于文明发展的同一个水平上,并没有什么质的差别;其次,它们在观点和形式上也有许多重要的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五行学说的内容要比四元学说更为丰富。古代多种民族传统医学之所以都选用多元哲学,是因为它们可以提供一种形式化了的动力学模型,而一元论、二元论则因过于抽象而难于或不可能在自然科学领域得到具体的应用,也就是说多元论不仅提供了哲学思想,同时也提供了构建多种民族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中医”之“脏腑学说”古称“藏象”,意指“脏藏于内,而形见于外”,这表明其受制于时代的特点。“中医”脏腑学说是从机体的外部现象入手构建的唯象理论,而不是以机体内部脏腑的解剖、生理等构效关系的形式而建立的。各民族的传统医学大都是在唯象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而实践证明此种形式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受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影响,“中医”等传统医学在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唯象理论,反之又用唯象理论将经验抽象化、形式化、规范化,从而使零散的经验在统一的古典唯象理论中汇集,形成各种学说,这就使得经验医学得以保存、发展、交流和传授。当然,这当中有些经验和理论可能是谬误,但也有许多经验和理论可能会蕴含科学规律。脏腑学说产生于中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初创时期,而较为完整的体液学说产生于古希腊奴隶制的鼎盛时期,从具体时间上看,后者要稍早于前者。但两者的历史背景有几个极为重要的相似之处,一是它们都形成于鬼神致病论动摇以后,是继宗教医学或巫术医学之后医学理论的重建;二是它们均产生于当时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国度;三是它们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与有限临床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同属于以古典哲学概念思辩为基础的经验医学理论。所以,中国传统医学中脏腑学说、体液学说等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古人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与药理学的知识都是极为贫乏与初浅的,但为了解释人体各种复杂的病理、生理现象以及有限的临床经验并使其得以传授,他们又不得不建立某种理论,构建医学知识体系,所以便自然而然地求助于哲学思辩。其实从哲学到具体的自然科学门类,跨度甚大,中间需要许多认识充填,因此,古代的经验医学理论体系本质上都是古代多元论哲学的翻版,而不可能是二者的理性结合,然而,这种翻版有些可能会不自觉地蕴含高度的理性。脏腑学说、体液学说等正是以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前者(如“中医”)用肝、心、脾、肺、肾替换木、火、土、金、水,脏腑被赋予了五行的基本功能与属性,脏器之间也被赋予了五行之间的动力学关系,这样,此种脏腑结构、功能与关系就成了人体组成与功能的基本模型,一切病理生理过程都可以从这个简单模型功能状态的变化中得到描述与解释;体液学说(如维医)则是用血液质、黏液质、胆液质和黑胆质四种所谓的体液替换了四元学说(如藏医)中的火、气、水、土四种元素,同样也将四种元素的特性及相互关系引入到各种体液和体液之间,最后通过体液的比例、分布和质量情况来模拟与解释人体的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当然,脏腑学说也十分强调血、津液等体液的重要性,并将脏腑与体液的代谢及作用紧密结合起来。体液学说也不例外,它认为体液是由脏腑产生的,所以也很看重脏腑,同样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用以认识与解释复杂的病理生理现象。当然,古代先贤的这些认识和解释,都始终坚持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思想。多种传统医学均以脏腑和体液学说为核心构建自己的理论,反映出其受制于时代的科技、文化水平,古时人们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认识都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从理论价值上看,脏腑学说和体液学说之间没有多大差距,二者都属于朴素的唯象理论,均具有朴素的整体观、平衡观、病因观、病理观和预防观。只不过脏腑学说在内容上要比体液学说更丰富与具体一些,也正因为如此,脏腑学说在实用价值方面似乎超越了体液学说,脏腑学说把脏腑的功能通过阴、阳、气、血、精、津液等中间变量与人体诸如症状与体征之类的外部变量一一联系起来,以求可以通过脏腑功能状态改变推理人体的各种外部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或通过人体症状、体征等外部表现变化来辨别与设定其脏腑功能状态的改变。不仅如此,传统医学的治则、治法,传统药物药效描述与疗效确定等也分别被纳入以脏腑学说、体液学说等为核心的统一的理论体系中,并因此实现了病、证、理、法、方、药的一体化与系统性。 以“中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医学自形成起到鸦片战争前后,发展的主要是临床经验医学而不是实验医学、基础医学,但达到了人类经验医学的最高境界。这些宝贵的经验有些已经被证明和现代医学的相关认识一致,可以用现代医学来认识与解释;而有些经验则很有可能不自觉地蕴含着现代医学某些未来发展的方向;当然,产生于几千年前的经验医学毕竟有其时代和文化的局限性,在这些古典医学知识体系中,除了宝贵的经验以外,也会存在许多带有时代和文化烙印的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论中国传统医学的哲学思想意蕴(3)
- 下一篇:论中国传统医学的哲学思想意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