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紫砂器上的中国哲学(2)

莲瓣壶则与佛家相关,莲花是佛教“八宝”之一,具有圣洁净秽的法力,其花、叶、果、茎、根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舍我利他,清净自在,如佛性的体现,故有“花开见佛”之说。莲瓣壶属于筋纹器,这种器型的手工制作尤其考验作者功力,制作严谨的筋纹器由钮、盖、身、底一气贯通,线面凹凸起伏、流畅自然,匀称而富于张力,繁与简,密与疏,收束与舒张,局部与整体相互呼应,具有强烈的律动和艺术美感。 
    花器中常见的松段、竹段、梅段,代表着岁寒三友,包括梅兰竹菊四君子,都蕴涵着文人志士高洁风骨的象征寓意。 
    太极八卦束竹壶为紫砂经典器型,这类壶有圆形也有方形,方形又有六方、八方之分。壶身竖向排列64道棱线,状似64根竹子,代表64卦;壶盖上分布八卦,八卦是以最简单的线条来表示最复杂的变化;壶钮的顶面塑造太极图案。准确地说,太极和八卦属于阴阳学,源于伏羲,备于文王,后来为道家推崇而广泛使用。太极图案俗称“阴阳鱼”,一个大圆之中分黑白两半,黑中又有白,白中又有黑,黑白两半不以直线分隔而以曲线划分,表示处在动态之中,如首尾相衔的两尾鱼。老子《道德经》有言:“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面性,阴阳相冲达到平衡就是中和,平衡一旦打破,阴阳便发生转化,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使用壶的人如果理解壶型的含义,便能从壶上得到启示,保持内心平衡,在他处于逆境或情绪消沉时,壶上的信息会有所帮助。若此人不了解太极寓意,或了解而没有联想,那么壶对他来说只是饮茶用具,他能领略的紫砂魅力也就打了折扣。这说明鉴赏是需要功力的,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由彼及此、由此及彼的通感,功力不同,则有上士闻道与下士闻道之别。以此反推制壶之人,那些经典器型的创作者,莫不识理明道、性情独特,他们的制器在构思之初已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和寓意,如顾景舟大师制鹧鸪壶。大师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故有创建;普通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因循。 
    装饰·雅致 
    紫砂器装饰手法多样,有雕塑、镂刻、泥绘、贴花、印花、加彩、上釉、描金、包锡、陶刻等。以陶刻为例,内容有诗词、书法、金石博古图案、山水人物、折枝花卉等,这方面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也最为集中。诗词或清新雅丽,如“一榻茶烟新雨后,小帘花韵午晴初”;或含义隽永,如“青山白云吾周旋”、“淡可久交,仁则益寿”;书法飘逸潇洒,篆隶真草、碑拓、法帖各体皆备;画面意境深远,有远山近水、写意画鸟、传神人物。诗情画意的有机交融,为紫砂增添了无限魅力。 
    “诗人吟白雪,才子步青云”是明末著名陶人陈用卿所制大圆壶上的陶刻,字体如流风飘雪,自由洒脱,展现出陶刻者的自信与神采,也展示了那一时期紫砂陶刻的水平与风貌。 
    清中范述增制、二泉刻四方锡包壶上有铭文:“汲古绠修弗与世易沉浮”,不仅书法俊秀,含意也令人深思。汲古,即学习古代的知识学问,也指学习古人所具有的精神;绠是打水的绳;易是改变。这句话断句很有意思,它可以是设问:“汲古绠修弗?与世易沉浮。”也可以是陈述:“汲古绠修,弗与世易沉浮。”《论语·微子篇》中,耕地的老人劝子路不要跟着孔子到处奔波,老人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社会纷乱就像滔滔的洪水四处流泄,谁又能改变这种情况呢? 
    易,还是弗易?独善其身,还是众醉我亦醉?这可能是千百年来纠结在儒者心上的终极疑问。在中国哲学中,儒家被认为是入世哲学,提倡仁义礼智信,道家与佛家则引人出世,提倡无为与无我。然而儒家也并非一味入世,相反,表现在紫砂壶上的更多是避世隐逸之想,如“何如玉川翁 松风煮秋水”、“曳杖看云生,自得清净退”等等。究其原因,这矛盾的心态来自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而饮茶玩壶实在是一件闲雅之事,无关权谋智斗、勾心杀伐。可以将疲惫的身心自现实困境中抽离,仕途受挫、壮志难酬时尤其如此。文人钟爱紫砂并积极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紫砂器作为寄情之物,高朋满座时可以助兴,消沉郁结时可以遣怀,可玩可赏,还可私人定制抒发胸臆。 
    紫砂器上也常出现道家格言。如“清虚毓神”、“方知静者深”,道家提倡“致虚极,守静笃”,虚静是万物生长的条件。而民国大洋桶壶上的“天地为炉,沧海为池,领略真趣,洋溢化机。”虽是指说茶事,却有庄子《逍遥游》天人合一的气度,表现出中国人气象宏大的宇宙观。 
    民国年间铁画轩出品方形笔洗上所刻“知白守黑”,语出老子《道德经》“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大意为:心中是非分明,却不炫耀而甘于昏昧,为人处事保持混沌,此为天下楷模,常德没有偏离,可归于无极之境。 
    佛家也有类似观点。《阿含经》中佛说:“……若如法语者,不与世间诤。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非我咎也。”连大彻大悟具有无上智慧的佛,都不与世间人争是是非非,无怪乎陈曼生会在他的箬笠壶上题刻那句著名的壶铭:“笠阴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看来曼生是深谙此道的。 
    中国人的含蓄是出了名的,讲究言形有尽而意味无穷,延伸到紫砂装饰上也是这样。紫砂器上常见“暗八仙”图案,以八仙所使用的法器代表八仙,见物不见人而人物自现。清代华凤祥制加彩汉方壶,绘一老者与童子立于松下,童子甚至连眉目也没有,不著一字却活脱脱表现出《寻隐者不遇》(唐贾岛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的情境。 
    款识·理趣 
    紫砂器上还有一类文化元素值得欣赏,便是款识和印章。早期的紫砂器款识较少,藏界流传着“无款胜有款”之说,因早期陶人不善书写,在与文人接触过程中受到影响,文人作画写文必钤盖印章,名章闲章趣味无穷,紫砂艺人受此感染,对自己的作品有自信和自豪,落款也即成为常态。落款使得原本在封建社会不入上流的紫砂陶人,得以因其制器流传后世而至不朽。 
    紫砂器上的款识有许多种类和样式,大致可分:人名款,地名款,堂斋号,商铺厂名,纪年岁时,诗词吉句,劝世箴言,以及寓意丰富的图案花纹、吉祥文字等。这些款识或钤或镌,或绘或塑,或单一或组合,分布于紫砂器的特定部位,捧器在手一一识别,颇耐寻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