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论西方艺术教育的本质主义研究范式(1)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虽是历史的一瞬,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国人民从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到生活方式,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到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无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进步。其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短短的三十年,我国的文学艺术永远走出了十年动乱期间出现的那个万马齐喑、百花凋零的局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黎明。 
    回顾三十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这就是人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世界文学史的发展表明,人的觉醒,人的发现,人的思想的每一次大解放,都对文学带来了发展和繁荣。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和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实绩同样证明:以人为本是引领社会主义文艺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总纲和灵魂。本文拟围绕这一中心命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以人为本:打开文学殿堂大门的金钥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胡锦涛同志讲话内容,第一次在党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时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是我们观察当今时代、观察中国社会、观察文学艺术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认识工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因此,我们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人为本,运用科学发展观去观察、研究、分析文学艺术,才有可能认清文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打开文学殿堂的大门,揭示文学的真谛和奥秘。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提出:“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 
    以人为本,首先就有一个对“人本身”的认识和理解的问题。从现实的具体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出发,还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分界。在世界思想史上,笛卡尔(Rena Descartes,1596-1650)从“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出发,把人看作是“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3)拉梅特里(La Mettrie,1709-1751)则进一步发挥了笛卡尔的观点,明确提出“人是一架机器”(4)的观点。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家卢俊(Roussean,1712-1778)则以“自然人”作为自己美学和文学思想的出发点,他认为:“在自然状态的人类,被此间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关系,也没有人所公认的义务,所以他们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是恶的,既无所谓邪恶,也无所谓美德”。(5)在德国古典美学中,黑格尔在一切场合谈到人的时候,“指的都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抽象的东西,即理念、精神等等”。(6)费尔巴哈虽然从唯物主义立场,把人从天上拉到了地下,把人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是,“这个人不是从娘胎里生出来的,……所以他也不是生活在现实的、历史地发生和历史地确定了的世界里面;虽然他同其他人来往,但是任何一个其他的人也和他本人一样是抽象的”。(7)在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美学家,由于他们都是脱离人的社会实践、脱离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人和人的活动,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因此,他们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历史唯心主义泥坑。与一切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相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8) 
    “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所设想出来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只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9) 
    马克思以前的美学家和文学家,由于他们撇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撇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去寻找一种先天的、同一的、种属的、不变的自然“人性”、或“理性”、“理念”、“普遍相”等等,并以他们对这种普遍人性的不同理解去说明文学现象、描绘和塑造人物形象,因此他们的观点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性质。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不同于周作人所说的那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11);不同于神学家和宗教文学中所宣扬的“以神为本”;也不同于今天市潮大潮中的那种“一切向钱看”的“以物为本”和某些作家、艺术家鼓吹的以个人为本的“自我中心论”。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中国和世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农兵、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包括社会各阶层和海内外一切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独立和富强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根本利益为本,这是我们一切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的独立的运动”(12)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年之后,胡锦涛同志结合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特点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3)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胡锦涛又说:“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和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对象,关心群众疾苦,体察人民愿望、把握群众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创造,为人民放歌,为人抒情,为人民呼吁”。(14)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的生命之本。以人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根本利益为本,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和突出标志。最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服务对象和表现对象,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创造主体和接受主体。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5)以人为本,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价值观的核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生命去谱写生命的赞歌,以大爱去唱响时代的旋律,创造更好更多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魄的艺术珍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审美需要,这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和繁荣的根本目的。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16)作家、艺术家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创作主体。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永远是人民的儿子、时代的儿子。在他们创作的佳作珍品中,无不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激荡着人民的心声,“刻写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昭示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深深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一个时代的风尚”。(17)以人为本是作家的生命之根、艺术之魂。作家的生命、作家的艺术生命与人民的生命和根本利益,休戚与共、血脉相连。作家、艺术家一旦忘记、脱离或背叛了这个生命之根和本,他的艺术生命也就完结了。 
    文学是写人的,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展示人的心灵世界的。著名世界文学史家勃兰兑斯说:“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18)一部世界文学史,就是人类艺术地认识自己、观照自己、展示自己灵魂的历史。鲁迅写《阿Q正传》,目的是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19)生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作家,就应以鲁迅为榜样,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和人民的生命历程为表现对象,真实地“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