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论墨子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1)


    
    墨子    (资料图)
    摘要:墨子有着非常丰富的哲学伦理思想,挖掘墨子思想中的有益成份,尤其是墨子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全面、谐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墨子;和谐思想;研究 
    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子用丰富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和平济世”的理想社会,“兼爱、非攻、尚贤、节用、非命”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重新挖掘墨子思想中的有益成份,尤其是墨子的和谐思想,寻找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结合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墨子的和谐思想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伦理规范,提高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一、人与人的和谐思想 
    (一)“兼相爱、交相利”的复合价值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墨子深刻认识到混沌社会状况造成了人们畸形心理,长期的战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私自利、反目成仇。墨子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者,以不相爱生也。”(《墨子,兼爱中》)意思是说,一切祸乱都源自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不相爱”归根结底是一种单纯的“利己观”,为解决这一问题,墨子提出了解决方案,即“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孔子讲“仁义”的基础在于道德本心,即先义后利,而墨子讲“兼爱”的基础在于义利合一,这是墨子“兼爱”比孔子“仁爱”高明的地方。 
    墨子用“视人若已”的换位思考准则来阐释“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准则。“‘视人若已’,就是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可以避免误解、消除冲突”。墨子认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枧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之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家,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群臣相爱,则惠患。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下》)墨子在此构建了一个理想社会,一个谐调的群体组织的蓝图,在那个时代显示出了可贵的进步意义。社会是一个隐含着相同价值取向的共同体,社会中的每个群体、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尊重、肯定和理解。出于对人性、社会的考虑,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要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而唯有经常地“兼相爱,交相利”,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方营造出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 
    墨子阐述“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是针对“不相爱”现象进行剖析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道德领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个人私欲不断膨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相爱”现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作祟。在墨子看来,这些都是社会不和谐的诱因,然而他并不排斥“不相爱”(利己)的存在。他认为:“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墨子·大取》)这是说,爱他人不排除爱自己,在爱人(利他)的过程中就已经实现了爱己(利己),这种双向“互爱”的本质就是“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复合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不反对利益主体对私利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不能以满足自身的单纯“利己”为目的,而应以“兼相爱、交相利”的复合价值观为指导原则,“利他”是出发点,“利己”是终结点,最终双方追求的结果是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共赢。只有一个人从单纯的“利己”、“利他”观中解放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才能建立,才能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社会互助体系。 
    (二)“义利合一”的功利观,有利于人们利益分配上的和谐 
    墨子认为仁义必须与人们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他说:“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人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今用人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墨子以利人、利民为义,认为义与利是合一的,所以义是天下之良宝。他还认为,义作为一种道德,必须“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有道以教人”(《墨子·尚贤下》)也就是说,讲义利必须给人以实际的利益,否则只是空谈。谈到兼爱,墨子同样认为要给人以实际的利益。他说:“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厌,殁世而不倦。”(《墨子·节用中》)“示之以利”就是说,要爱民就必须给人民以实际的利益。不仅如此,他认为发明创造某种机械是否有价值,也应该以是否利人为尺度。可见,墨子的价值观是把百姓的实际利益置于第一位,不是宣扬个人利己主义。 
    墨子的义利观对我们有两点重要的启示:首先,是义利孰轻孰重的问题。那种认为“君子不言利”“重义轻利”甚至“义而忘利”的道德信条是片面的,它不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同样,面对利益诱惑,那些认为“利”就是一切,因而“重利轻义”乃至“见利忘义”更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提倡墨子的义利统一观,保障个人正当利益,鼓励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但不能把个人利益狭隘化。其次,在经济活动中应当坚持利人的原则,从“利人”中“自利”,坚持“利人”就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把个人利益同国家、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在经济活动中不谋非义之财,不求非义之富,坚决反对侵吞国家、集体财产和侵犯他人利益的损人利己行为。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节用”的可持续消费观 
    墨子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消费观。针对当时的侈靡风俗,墨子发出了“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呐喊,同时也提出了“节用”“节葬”“非乐”的建议,其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合理地利用资源,通过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墨子说:“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墨子·节用中》)这里是说凡是天下的百工,各自从事所擅长的技能,只要能够供给民用就可以了。墨子在此强调了人在自然面前要有所节制,生产要有限度,开采资源要适度,不要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浪费。墨子说:“爱尚(上)世与后世,一若今之世”(《墨子·大取》)这里是说,爱后世就要为后世子孙设想,在发展生产,满足当代人消费需求的同时,必须要兼顾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不能利于今世,但害于后世。同时墨子还在《墨子·七患》中分析了统治者如何做到“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他提出的对策为“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他认为统治者不要为满足一时需要而过度地索取自然,而应建立长效机制,居安思危,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道。墨子强调说:“古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续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昧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墨子·节用中》)人们没有必要在饮食上过分讲究色香味的调和,追求珍贵罕见的食物,只要能够强身健体就足够了。墨子在此提出了一种十分合理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一环就是要加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奢侈浪费,提倡科学消费,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节用”思想恰恰体现了这种要求。但墨子的前瞻性还在于他对一般民众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养成一种崇尚简朴,反对奢靡的消费习惯。这种全民动员式的可持续消费观无疑为当前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开了一剂良药,对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很大的启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