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翻译《五经》 中国文化不单是儒家文化(1)

国家汉办本周在京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翻译《五经》,并计划在三年半内首先推出英译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政府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中华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我们必须出版一套全新的现代译本,只有这样,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才能被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并真正接受。”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
    昨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仁珪,曾师从启功先生攻读古典文学,现兼任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的赵教授肯定了翻译《五经》的积极意义,但也流露出对古典文化解读的担忧。
    翻译经典要留意三个问题
    记者: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立项,翻译《五经》普及中国文化,您怎么看这件事?
    赵仁珪:我觉得可以从三方面来看这件事情:
    第一,国家立项翻译《五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们要考虑翻译的效果怎么样。古代典籍中的汉语表述是十分简练、简明的,如果翻译不好,词不达意,可能会与原来的意思相差很大。这样外国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会更加费解,也就与《五经》的精髓失之交臂;
    第二,《五经》能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最高水平?《五经》中确实有比较精华的部分,很多经典语录直到今天依然让人受益匪浅。但是,它也有相对保守的一面,落后的一面,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该处理好这些内容陈腐的部分,让国外的读者也能明了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第三,没有任何一部书能够完全代表中国文化的全部精髓。《四书》、《五经》都只是经、史、子、集中的经部。我国还有很多文化精华,比如说唐诗宋词。在我看来,翻译《五经》不比翻译唐诗宋词容易多少。
    怎么看待鲁迅曾说的“不看中国书”?
    记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要少……或者竟是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句话一直以来引起很多争议,您怎么看?
    赵仁珪:这句话不能脱离语境,单独的理解它。鲁迅先生说这句话的时代背景是五四时期,当时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要“打倒孔家店”,号召人们向西方学习。在中国非常落后的情况下,提出这句话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我们当代人把这句话放在今天来看,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这句话就不能不说有些片面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