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孔子慷慨忧愤 绝笔《春秋》(2)

两度到卫国 
    离开匡城,孔子来到蒲地。一个多月后,再度返回卫国,住在蘧伯玉的家里。此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通知孔子说“四方的贤者想要会见卫灵公的,都必先来会见我,我是乐意见他们的。” 
    传说,来自宋国的南子生得十分俏丽又富有风情,早年在宋国时即有人与她私通。为了她,卫国内部还发生过争斗。因此,与这样的人相会,孔子还是有顾虑的。孔子在几次推辞之后,迫不得已最终会见了南子夫人。 
    南子夫人在细葛布帷帐中等待,孔子趋入宫门,行一种最恭敬的跪拜礼,长时间北面叩头碰地,并对南子说:“我以前未能前来行相见之礼,今特为礼报答您来了。”夫人在帷帐中两次回拜答礼,她佩戴的环佩玉器首饰撞击出清脆的叮当声。 
    而孔子的学生子路对孔子的做法很不高兴。孔子就向子路解释说:“我本来不愿意见她,既然见了,就要按礼节行事。”子路还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假如我做得不对,上天一定厌弃我!上天一定厌弃我!” 
    在卫国住了一个多月,灵公和南子夫人同坐一辆车,宦官陪待在车右。出宫后,灵公和南子夫人让孔子乘坐第二辆车跟随,大摇大摆地从市上走过。 
    孔子对灵公的作为感到厌恶,便离开卫国,到曹国去。不久,孔子又离开曹国到了宋国,和弟子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恒魋想杀害孔子,就把大树砍了。随后,孔子只得经郑来到陈国。此时,正赶上晋、楚争霸。两国轮番讨伐陈国。孔子只得离开陈国。 
    经过蒲地时,刚好遇上公叔氏凭据蒲地反叛,蒲人就扣留了孔子。孔子的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自己带着五辆车随孔子周游各地。他身材高大,有才德,有勇力,对孔子说;“我从前随先生在匡地遇到危难,现在又在这里遇到危难,这是命里注定的吧?我和先生一再遭受灾难,宁愿搏斗而死。”拼搏十分激烈。蒲地人害怕,只得放孔子从东门出去。孔子于是三度到了卫国。 
    卫灵公听说孔子来,非常高兴,亲自到郊外迎接。此时,卫灵公因为年老而懒于政务,也不用孔子。孔子只好再度失望地离去。 
    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孔子没有受到楚国新君的重用。恰好此时的卫出公欲用孔子。于是孔子又返卫。在卫国,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受重用。 
    大圣人之死 
    公元前484年,鲁国的实际掌权者季康子派人迎接孔子回国。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一开始,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很思念鲁国的弟子们:等到回到鲁国后,又很想念当年相从出游的弟子,那些弟子,或已死、或远离,都不在门墙之内。六十九岁时,儿子伯鱼年五十,竟先孔子而亡。孔子晚年丧子,其悲痛可想而知。 
    孔子七十一岁时,最得意的高足——颜渊以四十一岁之英年而谢世。颜渊无论是学问、德行、处世,都得孔子之真传,颜渊死,孔子的道统也将无人继承,所以孔子去吊丧时,哭得悲伤至极。 
    孔子晚年不如意的事接二连三,颜渊死后,子路在卫国为孔悝的邑宰,当时卫国父子争国,孔悝有难,子路毫不畏难避死,竟奋勇牺牲了。子路死后被剁成肉酱,消息传来,孔子哭于中庭,肝肠寸断。 
    在孔门弟子中,子路最年长,颜渊最年幼,他们同为孔子所钟爱。这两位高徒,都先孔子亡故,孔子因此日益哀伤。颜渊死,孔子说:“天丧予。”鲁哀公十四年四月,陈恒杀齐君,孔子沐浴正冠请讨伐陈恒。然而鲁国君臣上下,对这篡杀之事,毫无反应。这年春天,正好有西狩获麟之事,孔子感慨更深,因此辍简废业,《春秋》之作,因而绝笔。 
    麒麟应是祥瑞之兽,何以孔子反长叹道:“我道穷矣!”因自古以来,麒麟出现,一定是明君在位,百姓知其为祥兆,均不忍伤其生。鲁国当时,政治紊乱,并无明君在位,麒麟出现又遭杀害,这好比孔子一生未遇明君,虽有救世之道,终不能行于世,故而自怨道穷,不再提笔著作。 
    有一天子贡退朝之后,直接来看孔子,一进大门,只听得孔子叹息而歌道:“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洁人其萎乎?”子贡一听,心中深知不祥,便赶紧急赴入内。孔子见到子贡,便愀然叹息道:“赐啊!你为何来得这样迟呢?我因为有事要告诉你,已等候好一会了!赐啊!我近夜常梦到不祥的梦,大概是将要死了。”子贡赶紧宽言安慰。其他弟子陆续来到,大家对老师安慰有加,可是,孔子从此便一病不起,七天之后,一代圣哲便与世长辞了。 
    公元479年,孔子去世。孔子埋葬在鲁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都服丧三年。三年后,相互告别而去。只有子贡在墓旁搭了一间小屋,守墓共六年,然后才离去。弟子们与鲁国的其他人,前往墓地居住的一百多家,因而把这里命名叫“孔里”。 
    鲁国世世代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墓地祭拜,而儒生们也在孔子墓地讲习礼仪,举行乡饮、射箭等活动。孔子的墓地有一顷大。孔子故居的堂屋及弟子们居住的内室,后来就改成庙,收藏孔子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籍等物,直至汉代二百余年没有废弃。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