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关中易学源流考(3)

三、高峰时期:唐宋元关中易学
    两晋、隋朝时期,关中几乎没有较大影响的易家出现。而唐宋时期,关中易家易学著作超越了前代。清雍正十三年(1735)刊本《陕西通志·经籍志》著录关中《易》著,唐代5部、宋代5部、元代2部。唐宋元时期,关中易学著作存者颇多,佚文遗说多有可考。历览唐宋元时期关中易学,有如下特点:
    长安是唐都,学者云集,治《易》研《易》者众多,上至皇帝,下及平民,遍布各个阶层。《宋史·志·第一百五十八·艺文四》载:“《大易志图参同经》一卷,(唐)玄宗与叶静能、一行答问语。”此书开了历史上皇帝参与研《易》之先河。李淳风(602-670),岐州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人,撰《周易玄义》1卷,《推背图》1卷。吕碞,字洞宾,唐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传作《吕子易说》3卷,又作《寿山堂易说》。⑨苏源明(?-764),武功(今陕西武功)人,撰《元包经传》5卷。此书是苏源明为北周卫元嵩撰《元包》所作注解,条理清楚,使帝王之道昭然若揭。孔颖达虽然是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但他和马嘉运等奉唐太宗之旨撰修《周易正义》却在长安,理应归于关中易学之属。孔颖达继承了王弼易学,同时又突破了王弼易学。他重视以义理讲易,会通儒、玄,采纳了很多两汉以来象数易学的思想,重新肯定了象数易学的价值,表现出象数、义理兼顾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和其它朝代相比,宋代关中易学亮点如下:
    首先,宋朝易家易著较唐代为多,治《易》研《易》已扩大到了民间普通民众之中。关中易家以张载及蓝田四吕兄弟最为著名。张载(1020-1077),凤翔府郿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人,撰《横渠易说》;⑩吕大防(1027-1097),陕西蓝田人,辑录《周易古经》2卷(11)。吕大临,吕大防之弟,撰《吕氏易章旬》1卷,《郡斋读书志》云:“吕大临与叔撰,其解甚略,有统论数篇。”王湜,北宋同州(陕西大荔县)人,撰有《易学》(12)1卷,此书旨在发明邵雍之学。陈抟,五代及宋初的一位相当重要的思想家,隐居华山,故把陈抟也归入陕西易家之列。他的学说不仅成为宋元道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深刻地影响了宋明理学、易学等多个领域,陈抟一生著述丰富,他的著作的真伪,也是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学界普遍认同《先天图》1卷和《易龙图》确系陈抟所撰。《无极图》、《太极图》,大多数学者认为是陈抟所传,是研究陈抟思想的重要资料。《宋史·陈抟传》说:“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81章,言导引及还丹之事。”《宋史·艺文志》易类载:“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陈抟《易龙图》一卷。”此外,陈又刻《无极图》于华山石壁,著《太极图》、《先天图》,并传《河图》、《洛书》于世间。《正易心法》有的学者也认为是陈抟所作。《佛祖统纪》卷四十三说:“处士陈抟,受《易》于麻衣道者,得所述《正易心法》四十二章,理极天人,历诋先儒之失。抟始为之注。及受《河图》、《洛书》之诀,发易道之秘,汉晋诸儒如郑康成、京房、王弼、韩康伯皆所未知也。其诀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膝,纵横皆十五,而五居其室。’此图纵横倒正合交错,随意数之,皆得十五。刘牧谓非人智所能伪为。始抟以传种放,放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始为《钩隐图》以述之。”李远国《正易心法考辨》对该书的渊源传授、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及社会影响几个方面作了分析,认为当是陈抟的一部重要著作。(13)南宋时蒲城(陕西蒲城县)人郭绪,官上杭主簿,撰《易春秋》20卷,对南宋关中易学发展和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书已不见传。
    其次,宋代关中易学思想深刻且内涵丰富,具有创新性。张载易学思想提出了“易即天道而归于人事”的易学观;提出了“气”论概念,标志着唯物主义“气一元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提出了“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14)的易学观,也奠定了张载解释《周易》卦爻辞多从道德角度体认解《易》的思想。吕大防对古《周易》的辑录工作作出了贡献。吕大临,初以门荫入仕,后中进士。大临崇尚礼学,初拜张载为师,潜心治学。张载死后,他投拜于洛学程颢、程颐兄弟门下,是程门“四先生”之一。他熟通儒学六经,尤精于《易》。程颢称赞吕大临的学说“深潜缜密”。王湜,北宋同州(陕西大荔县)人,撰有《易学》1卷,此书旨在发明邵雍之学。“《自序》有云:康节先生遗书,或得于家之草稿,或得于外之传闻,间有讹谬,于是决择是非,以成此书,示读《皇极》者以门户。亦可知《皇极经世》一书不尽出于邵子。其言可谓皎然不欺,有先儒淳实之遗矣。”(15)
    元朝关中易家《易》著不及唐、宋时期多而丰富,易家以石伯元和薛元最为有名。石伯元隐居不仕,是萧同学派(16)中同恕再传弟子。石伯元,京兆(长安县西北)人,举乡贡进士,为陕西第一,后隐居不仕,专门研究《易》学,其学受于贾仲元。石伯元撰《周易演说》1卷。“谓《易》道不可以传注求,求《易传》于传注,则其道愈不明。于是诸儒之说悉弃弗省,独取河、洛二图以玩索之,一旦恍然,若心领其义而神会其旨者,乃笔而为书,每卦有说,专以明象为要,非苟为空言而已。至于《河图》、《洛书》之数,重卦变卦揲卦之法,又为十二图以发挥其要指云。”(17)薛元,字微之,号庸斋先生,京兆华阴(陕西华阴县)人。官至河南提学,《元史·翰苑传》:“元与辛愿、姚枢,著有《易解》。”《华阴县志·经籍志》仅录书名,不署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admin)